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8期

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体质中的作用,为制定增强学生体质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1∶1配对法,设试验与对照组各742名(男生430名,女生312名),实施为期1a的“社区动员与知识传播、健康教育整合于体育、学生参与/部门配合”的综合健康促进活动,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不仅运动KAP......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体质中的作用,为制定增强学生体质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1∶1配对法,设试验与对照组各742名(男生430名,女生312名),实施为期1a的“社区动员与知识传播、健康教育整合于体育、学生参与/部门配合”的综合健康促进活动,对照组未采取干预措施。 结果  试验组不仅运动KAP得到显著提高,且男女喜爱运动(85.12%和65.06%)、自我效能(80.00%和60.62%)及有氧运动的人数(77.21%和60.6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7%和40.06%,50.37%和40.71%,51.86%和39.1%);男女肺活量、耐力、爆发力、速度及腰腹力量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健康教育与体育改革相结合的综合社区干预,对学生体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卫生教育;体质;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国学生体质监测1990,1995和2000年数据表明:学生心肺机能、耐力、柔韧、速度、力量素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逐渐下降 [1] 。云南高达53%的学生处于运动不足的静态生活中,其中初三、高三和大四年级的男女生运动不足分别高达49%和56%,61%和77%,50%和62% [2] ;走出校门30岁以下的青年人有78.8%中断运动 [3] 。与此同时致死致残性高的慢性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在我国快速流行 [4-7]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运用新公共卫生(New Public Health)的理念和现代健康促进的理论,以“知识—心理—行为”为途径,诱导更自觉的身体活动及较易感知的身体效果,为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体质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云南4所高校各整群随机抽取一年级2个班,共8个班学生742名(男生430名、女生312名)为试验组,实施1a的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强化试验,按1∶1匹配同校、同年龄、同性别、同户籍大学生742人为对照组,作运动知识、态度、行为及体质指标的比较。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与标准  自编锻炼知识、态度、行为的自评问卷,内容有运动兴趣、认知、态度、行为。体质测定指标包括维尔维克指数、肺活量、速度、耐力、腰腹力和爆发力。测试严格按《中国学生体质检测细则》实施。体育锻炼评价标准参考《中 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体育人口的定义,以近3月每周参加3次以上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min以上,使心率、呼吸加快,面红出汗)为标准 [3] 。

    1.2.2 健康促进的干预措施

    1.2.2.1 争取政策环境支持  扩建运动场馆,延长开放时间,为学生锻炼提供条件;组建特色运动队为终身体育树立榜样,还增添了学校的品牌效应。各校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整合教学、体育部、学生处、团委、校医院、宿舍管理科及学生社团资源提供组织保障。建立锻炼的激励机制,每年开展篮球、排球、健美操比赛和田径运动会等院系、宿舍间的比赛,营造出锻炼、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支持环境。

    1.2.2.2 营造积极锻炼的校园氛围  争取校领导、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体质的重视。学校下发《本科学生体育锻炼管理规定》、《本科学生早操锻炼实施办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内容、方法、手段、要求,保证学生“每天1h课外锻炼”。体育部还把参加早操锻炼、课外体育锻炼的出勤纳入体育课总成绩,用行政手段促进课外锻炼。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学报等公共媒体,普及“应对压力、运动健美、运动益智”知识,与团委和学生处合作开展了“生命在于运动、健康与成才”的辩论会4次。

    1.2.2.3 健康教育提高学生锻炼的KAP  编写《青年学生健康指导》,融体育文化、体质学、运动生理解剖、心理与行为学、膳食与营养学为一体,侧重于健美体形的运动处方和运动创伤预防的讲解。倡导健康理念,激发学生锻炼的动机,提高应对心理压力的技能和终生体育意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明星,诱导学生锻炼兴趣;采取观看DV等形式,让学生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形式与强度。在教学互动中强化其终身锻炼的KAP。

    1.2.2.4 体育改革提高锻炼的技能  设健康教育与体育改革试验班,施以1a的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课每周2学时、课余锻炼4次/周,1h/次,主要解决锻炼的实践问题。帮助学生从运动中获取愉悦的心理感受和自我效能,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养成有氧运动的生活方式,并在运动中品味健康向上的高质量生活,达到强化和巩固学生锻炼行为之目的。将技术型体育教学转为健康型体育教学,始终注重运动保健技能的传授和运动心理效应;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使之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储备。将运动融入学生的每一天,成为健康生活 方式的一部分。

    1.2.3 调查方法  由培训后的调查员,在各调查学校以班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测试。剔除废表后获有效卷,统一录入计算机,用SPSS10.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干预后2组学生锻炼的KAP比较  见表1。 2.2 健康促进活动改善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评价  见表2。表1 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与对照组锻炼KAP比较 表2 健康促进活动后试验与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变化比较注: 上肢/腰腹肌力指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

    3 讨论

    研究表明:为期1a的健康教育与体育强化试验,不仅显著提高了男女青少年的运动兴趣、自我效能及锻炼行为,还使身体结实度、肺活量、耐力、爆发力、速度及腰腹力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证实以学校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促进学生运动知识、态度、行为,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有肯定的效果。健康教育整合于体育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运动兴趣和频度明显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女生运动行为并未随体育兴趣上升而增加,干预效果低于男生,此结果同国外同质研究报道 [8-10] 。提示新一轮干预应对女生“白静美”、“骨感美”、“节食瘦身”追求的亚文化予以充分重视。

    学校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可及性强、易在学校中推广的素质教育。青春期是体质进化、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行为干预尤为重要。政府若能将运动作为健康的抵押投资来积极倡导,并将其作为长远的公共健康政策加以推行,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小康社会起到积极而深远的作用。实践表明影响女生、毕业生运动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别于男生和低年级学生,有必要对“社会性别与运动行为”作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指导实践。

    (致谢:对给予课题帮助的云南省教育厅、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师范专科学校、云南民族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2-3.

    [2] 张河川,郭思智,宋金玲.3595名青少年起居行为与生活感受的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9,14(1):16-18.

    [3] 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科学,1999,19(1):4.

    [4] 顾东风.心血管预防的现状和展望.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75-76.

    [5] 项志敏.逆转心脑血管病上升趋势重在预防模式的创新.中华预 防医学杂志,2003,37(2):77-78.

    [6] PAT RR.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A recommendation from Cen- 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AMA,1995,273:402.

    [7] 北京精神病学学术沙龙.2359例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中华 流行病学杂志,2003,24(2):106-108.

    [8] STEPHENS T.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Evidence from four population surveys.PrevMed,1998,17:45-57.

    [9] RUSSELL RP.Physical Education and its role in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J Sch Health,1978(10):445-449.

    [10] 刘兆敏,凌文华,马静.女性体力活动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1):70-73.

     【作者单位】  云南财贸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昆明 650221。

作者: 张河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