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期

重庆市某小学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心理健康状况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2亿,其中农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为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6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从政策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求学的难题,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仍然突出。为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卫生;焦虑;孤独;学生
      
  200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流动人口1.2亿,其中农民工的学龄子女估计有240万~360万。为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6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从政策上解决了农民工子女求学的难题,但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仍然突出。为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通过家访、学生访谈、书面调查、心理测量等方式对重庆市某小学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抽取重庆市某小学四~六年级小学生共121人为测试对象,收回有效问卷110份。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由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恐惧、冲动8个心理健康因素和1个测谎因素构成,信效度较高。
   
  抽取该校五、六年级学生74人为测试对象。采用郑日昌等 [1] 编译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学生进行测量。
   
  要求教师对农民工子女进行日常行为观察,作好观察记录;制订农民工子女访谈提纲,对其进行个别访谈;制订农民工家长访谈提纲,走访农民工家长。
    
  2 结果
    
  2.1 学习焦虑  结果显示,7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表示经常担心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有80%的农民工子女表示见到教师有心慌的感觉。通过对76名农民工子女和34名当地居民子女焦虑水平测试,结果显示,前者焦虑水平得分为(8.64±2.94)分,后者为(7.09±3.47)分,t=2.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 。通过日常观察和访谈发现,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学习动机更偏向外部动机,如他们一般认为是为了获得父母或老师的认可而学习,为了“挣大钱而读书”,对学习本身不是很感兴趣。

  2.3 学习习惯问题  日常观察记录显示,9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对学习较为放松,在学习上疏忽拖拉,在语文阅读中他们反复读个别的词句却忽视对文章大意的理解;在做算数题过程中经常出现方法性错误。应用《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41名民工子女和33名本地居民子 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前者得分为(25.94±5.7)分,后者为(19.27±5.8)分,t=4.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 人际交往障碍与孤独感  访谈结果显示,40%左右的民工子女感到“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农民工子女存在人际交往障碍。课堂讨论时他们怕自己言语不当而不敢与同学沟通交流,在课外活动中很多农民工子女也不能与伙伴进行很好的沟通、合作。
   
  调查还显示,由于不善交往,朋友少,很多农民工子女常常感到“我没有一个好朋友”而陷于孤独情绪之中;也有的农民工子女常常认为别人感兴趣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无甚意义,自己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处于孤立无援、无人理解的孤独境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也显示:在交往障碍因子与孤独因子上,农民工子女与城市本地学生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交往障碍和孤独得分比较(略)
    
  2.5 自卑与敏感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心理。有的农民工子女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先天不足”;有的常常抱怨自己“无能”;有的由于家庭条件比城里儿童差,从而自认为“低人一等”;有的认为自己“无任何可取之处”。在课堂上,5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不敢回答问题,他们认为“城里的孩子比自己能干,自己的方言可能会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对自己学习没有信心,经常不完成作业。有30%的农民工子女对作业总是敷衍了事。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存在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心理与行为问题;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存在人际交往障碍与孤独感、自卑与敏感等心理问题。根据相关教育理论,结合观察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家庭环境因素。一般说来农民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残缺或曾经家庭残缺,家长文化程度低,对孩子期望不高或引导不够,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这些因素易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二是学校教育因素。转学而来的农民工子女比城市儿童有更多的学习问题,但由于城市教师没有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经验,往往不能正确引导他们,致使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三是社会因素。建议家长、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搞好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陈永胜.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2-65.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3.
    
  【基金项目】  重庆市北碚区规划课题项目:《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大明小学,重庆 400700;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 孙维平 ,胡韬 ,郭跃勤 ,周林海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