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自我评价(心理学)。学生心理控制源(locusofcontrol)是指个体对强化物或后果是由自己控制还是由外部力量所控制的一种泛化预期。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层次。自我价值感对思维、情绪和行为都有弥散性的影响[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我评价(心理学);精神卫生;流行病学方法;学生

  心理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指个体对强化物或后果是由自己控制还是由外部力量所控制的一种泛化预期。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我的概括性评价,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层次。自我价值感对思维、情绪和行为都有弥散性的影响 [1] 。高校新生入校后会有个适应过程,他们对自身的评价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很可能对其大学阶段的学习乃至毕业后的工作产生影响。笔者选取了长江大学一年级新生为被试,考察其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新生树立健康的自我观提供心理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长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180名,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66份。其中男生116名(69.9%),女生50名(30.1%);平均年龄(20.14±1.02)岁。
   
  1.2  工具  采用由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该量表共56个题项,由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分量表组成。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分量表又分别包含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和个人取向自我价值感2个分量表。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0.86之间。
   
  “成人内-外控制量表”包括23个正式题项和6个插入题。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
   
  1.3  调查方法  采取团体测试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2份问卷1次完成。采用SPSS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得分情况  见表1。其中,不同性别大学新生总体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2个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1 166名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得分(略)

  2.2  大学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见表2。
    
  表2 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各个分量表的相关矩阵(略)

  被试在心理控制源量表上的得分与自我价值感各个维度(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价值感和个人取向特殊价值感分量表)上的得分均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内外控制倾向者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比较  根据Parkes(1985)的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常模,将被试分为内部控制倾向组与外部控制倾向组,比较2组在自我价值感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结果见表3。
   
  2.4  回归分析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心理控制源水平对自我价值感的3个分量表构成了显著的回归效应。与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的β值分别为-2.74,-2.58和-2.30(P值均<0.05)。

  表3 内、外控倾向者自我价值感分量表得分(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在社会和个人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2个分量表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生更注重事业上的成功,在大学生活中则表现为更注重学业成就的获得或自身技能(运动技能等)的培养;而女生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及他人评价,因此更倾向于以社会道德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力求其道德行为得到社会及他人的肯定,故女生的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高于男生。
   
  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及其各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在心理控制源上得分越倾向于内控的被试,在自我价值感上得分越高;在心理控制源上得分越倾向于外控的被试,在自我价值感上得分越低,且内、外控倾向者在自我价值感各纬度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相对于外控倾向者,具有内部控制倾向的个体认为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掌握的技能等是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因此,他们对自身的能力、才智等有更清楚的认知、评价,自我价值感也就越高;而外部控制倾向的个体则相反。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心理控制源对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也就是说,高内控倾向的个体在因果归因时更倾向于内部归因,能够更加正确地评价自己,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
   
  探讨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一新生在新环境中,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尖子”,中学时的优越感不再有。这时个体对于事物的归因方式的差别更加会影响其对自身的评价,从而造成个体自我价值感发生变化。有研究指出,可通过归因再培训的干预方法,鼓励学生将归因方式由外部转向内部 [2] 。大一新生正处于社会化未成熟的阶段,其归因方式可以通过干预而改变的。所以对于高校的学生工作来说,应注重学生内部归因的培养,使其从学习、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体验到自身价值,以提高其自我价值感,使其在成败面前更倾向于分析自身的原因,从而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杨雄.中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心理科学,1998,21(4):289-292.

  [2] RICHARD JG,PHILIP GZ,著.王垒,译.心理学与生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43.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作者: 廖婷婷,程科,丁薇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