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8期

行为问题儿童社交焦虑及个性特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焦虑。危险行为。儿童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儿童行为问题包括情绪和行为2个方面的异常,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焦虑;危险行为;个性;交流障碍;儿童

  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儿童行为问题包括情绪和行为2个方面的异常,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如行为问题儿童的学习能力及其家庭环境、父母养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多 [1-2] 。笔者就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交焦虑、个性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2月随机整群抽取淮安市2所普通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年龄10~11岁)为研究对象,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评定标准 [3] ,有任何一个因子分超过正常上限98百分位数或(和)行为问题总分超过90百分位数,即评定为有行为问题。有效回收问卷445份(93.3%),其中82人有行为问题(行为问题组),男、女各半,平均年龄(10.63±0.57)岁,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和精神疾病儿童。在无行为问题的363人中,按照匹配原则选取5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平均年龄(10.45±0.57)岁。2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448,P=0.503;z=1.855,P=0.064)。
    
  1.2  方法
    
  1.2.1  儿童行为问题评定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3] ,该量表共113个条目,归纳为8~9个因子,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儿童因子组成不同。每一条行为问题按0,1,2评分,要求父母按儿童最近6个月的表现填写。
   
  1.2.2  儿童个性评定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修订版(EPQ) [3] ,该问卷共有88项,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或稳定性(N)、掩饰性(L)4个分量表。将原始分转换为标准T分,分为5个等级,反映不同程度的个性心理特征。EPQ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0.81,各分量表间隔1个月重测,其相关系数达0.83~0.90。
   
  1.2.3  儿童社交焦虑评定 

  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 [4] ,该问卷共有10道题目,采用3级评分(0=从不这样;1=有时这样;2=一直这样)。量表条目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包括2个主要因子,即害怕否定评价和社交回避及苦恼。此次测试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0,2周重测信度系数为0.88。
   
  1.2.4  测试方法与统计分析 

  采用团体施测。首先利用开家长会的时间,向家长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CBCL由家长带回家填写,次日收回。对筛查出的行为问题组和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EPQ,SASC的集体施测。在班级教师的协助下,由主试宣读统一指导语,由被试一次性完成填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值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行为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SASC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行为问题组儿童的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和社交焦虑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表1 行为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SASC评分比较(略)
    
  2.2  行为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EPQ评分比较 

  表2显示,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维度的量表T分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N)维度的量表T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表2 行为问题组与对照组儿童EPQ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社交焦虑并不是从青春期开始,而是可以提前到小学阶段 [5-6] 。调查结果显示,行为问题儿童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2个维度和社交焦虑总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说明行为问题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由于这类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诸如多动、攻击破坏、品行问题、学习不良,或情绪焦虑、抑郁等,往往使他们成为不受欢迎的儿童,影响其社交地位和交往技巧,进一步产生社交焦虑,焦虑情绪又会加重儿童的行为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7] 。从得分情况来看,2组儿童的害怕否定评价均明显高于社交回避及苦恼,这是否说明儿童期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社交评价,而与青春期以后有所不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正常组儿童的社交焦虑均值低于严标宾等 [5] 的报道,与刘勇 [8] 报道相近,可能与地区、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关。此次研究取样于中小城市,儿童的竞争压力不太高,但儿童父母的文化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和教育资源又优于农村,为儿童获取更多的人际技能提供了条件,因此儿童整体的社交焦虑水平偏低。

     研究结果显示,行为问题组儿童与正常组儿童的个性也存在差异,行为问题组儿童的内外向(E)分低于正常儿童、稳定性(N)分高于正常儿童,说明行为问题儿童个性偏内向,情绪稳定性差,紧张易怒,往往会有焦虑、抑郁以及情绪激发后不易平复的神经质倾向;对照组儿童的性格倾向外向乐观,善于与人交往。2组儿童在精神质和掩饰性的个性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事实上,“问题”儿童作为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可以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共有行为模式的夸大、缺陷或障碍性组合,因此,行为问题儿童并不比正常儿童有更多的孤僻、古怪、缺乏是非感等精神质倾向和更低的社会性朴实幼稚水平。

    本研究还表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差,容易产生行为问题,也容易产生社交焦虑,个性具有神经倾向容易出现抑郁,好倾诉、攻击行为、社交焦虑等行为问题。个性与行为问题、社交焦虑之间不一定是简单的归因关系,但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多通道的反映联系,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减少行为问题和社交焦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传升,李梅香,梁艳枝.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417-418.

[2]ELLIMAN D,LYNCH MA.The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Arch Dis Child,2000,83(3):196-198.

[3]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6-38,455-45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宏.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8-249.

[5] GULLONE E,KING NJ,OLLENDICK TH.Self-reported anxie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The J Genetic Psychol,2001,162(1):5-19.

[6]严标宾,郑雪.农村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291-294.

[7]王军,李永超,伍毅,等.初中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相关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2):98.

[8]刘勇.城乡儿童社交焦虑水平的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590.


作者单位:1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223001; 2 贵阳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作者: 王秀珍邓冰王秀英郑直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