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0期

学习不良儿童控制源特点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的控制源特点,为促进学习不良儿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分别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组在认知范围内有势力他人控制的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而内部控制得分低于非学习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的控制源特点,为促进学习不良儿童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分别对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学习不良组在认知范围内有势力他人控制的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而内部控制得分低于非学习不良组。躯体范围内的未知方控制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学习不良组儿童的父母在教育成效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学习不良组父母;儿童及其父母的控制源性别、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OC各因子与MMCPC多个分量表之间有显著性相关。结论 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教师,而较少归因于内部因素;学习不良儿童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儿童的归因方式受其父母归因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学习障碍 马基雅维里主义 统计学 儿童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us of Control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KUANG Hua, WANG Feng, ZHANG Zhonghua, et al.

  Psychological School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43007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us of control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LD),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learning ability. Methods  Children’s locus of control were assessed by using MMCPC and PLOC were completed by their parent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owerful others’ control in the cognitive subscale of children with 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children, but for the inner control, the effect was just the opposite. The scores of unknown control in the physical subscale of the children with L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rmal children.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 with LD had higher scores of parental efficacy subsca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grade and gender for al the scale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MMCPC and PLOC. Conclusion   Children with LD tend to attribute their achievement to teacher rather than internal factor. They use different attributive style in different scenarios. Children’s locus of control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ir attributive styles.

    【Key words】 Learning disorders;Machiavellianism;Statistics;Child

  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归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由Rotter(1954年)提出,并将控制源分成2类,即内部和外部[1]。将控制源定位于内部的个体认为成功或者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造成;内部控制源通常被称作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行为起决定作用[2]。而定位于外部的个体则认为机遇、权威人士、命运等是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学习不良儿童常采取不当的归因方式[3],而不当的归因方式则可以导致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动机的下降[4]。有研究认为,归因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间接起作用[5];还有研究者提出控制源是儿童学业成绩的第2个重要的预测源(第一是能力)[6]。为研究学习不良儿童控制源特点,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中等城市一所普通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共108名,其中学习不良儿童52名,非学习不良儿童56名。学习不良儿童的入组标准为:(1)智商70以上;(2)语文、数学平时成绩在班级排名为后10%以内;(3)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后进生”;(4)没有明显躯体或精神疾病。非学习不良儿童是学习不良儿童同班同学的随机匹配。

  1.2  测量工具 

  采用Connel(1985)编制的“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MCPC)[7]”的认知范围(学校成绩)、社交范围(同伴关系)、躯体范围(体育才能)3个分量表测查儿童的控制源。该量表包含了控制的3个来源,即内部、有势力的他人和未知方。

    采用Campis等(1986)编制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7]”测评父母的心理控制源。该量表包括5个因子: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运气或机遇的信念及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以上2个量表在国内使用均有较好的信效度[8-9]。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习不良儿童与非学习不良儿童的成败归因比较 
  MMCPC问卷各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故以各分量表的分为因变量,学习类型(分为学习不良与非学习不良2类)、性别、年级为自变量进行MANOVA,多元方差分析的检验统计量采用Wilks'λ,得到精确F值。

    首先考虑饱和模型,发现学习类型、性别、年级之间的2向交互和3向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故采用不饱和模型,即不考虑交互效应时各主效应,结果显示性别和年级的主效应不显著,而学习类型主效应显著(F=2.00,P<0.05)。对学习类型的主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表1),学习不良组在认知范围内有势力他人控制得分显著高于非学习不良组(F=8.75,P<0.01);而内部控制得分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组(F=7.21,P<0.01)。说明学习不良儿童同非学习不良儿童相比,对学习成败的内部归因弱,而外部归因强。另外,学习不良组在躯体范围内的未知方控制得分也显著高于非学习不良组(F=4.22,P<0.05),说明其对自己体育才能的高低更多地归因于未知方。表1  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各因子分不同学习类型儿童间比较(略)

    学习不良儿童和非学习不良儿童一样,在学习成绩成败归因上,都以内部控制为主,然后为有势力他人控制,最后是未知方控制,3种归因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7,P<0.01);对于同伴关系的归因,2类儿童以内部控制、未知方控制为主,然后是有势力他人控制(F=7.06,P<0.01);而对于体育才能的归因,2类儿童以内部控制为主,然后为未知方控制和有势力他人控制(F=4.55,P<0.05)。

  2.2  2组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成败归因比较 

  PLOC的5个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故以这5个因子分为因变量,学习类型、性别、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首先考虑饱和模型,发现学习类型、性别、年级之间的2向交互和3向交互作用均不显著,故采用不饱和模型,结果显示性别、年级主效应不显著,学习类型主效应显著(F=2.39,P<0.05)。对学习类型的主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表2),学习类型只在教育成效因子上主效应显著(F=7.69,P<0.01),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在这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而在其他4个因子上主效应不显著。表2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各因子分学习不良与非学习不良组间比较(略)

  2.3  MMCPC与PLOC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将MMCPC各分量表与PLOC 中5个因子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OC中教育成效与MMCPC认知范围中未知方控制(r=0.29,P<0.01)、有势力他人控制(r=0.27,P<0.01)有极为显著的正相关,与社交范围中有势力他人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5);父母的责任与社交范围的内部控制有极为显著的负相关(r=-0.28,P<0.01);子女对父母的控制、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与社交范围内的有势力他人控制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P<0.01,r=0.23,P<0.05)。表明父母越表现出外控的归因方式,儿童也更多地表现出外控归因,而越少内控归因。

  3  讨论

    研究表明,尽管2类儿童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方式都是以内部归因为主,但学习不良儿童与非学习不良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因于有势力的他人(即老师),而较少归因于内部因素(自身的能力、努力)。这样的归因方式一方面会让学习不良儿童忽视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另一方面,对于学习不良的儿童来说,将学习成绩全部归因于内部因素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如果他们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因素(能力),即“因为我没有能力,所以我失败了”,就会导致其成功动机水平低下,对失败的恐惧远大于对成功的期望,而这种归因方式常常是习得性无助的儿童对失败的解释。有研究表明,将原因归于外部因素的学习不良儿童表现出毅力、成就测验得分较高,成绩稍好[10]。所以不能笼统地认为学习困难的儿童采用内部归因好于外部归因,在进行归因训练的时候,应当细分,强调失败是由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

    学习不良儿童比非学习不良儿童更多地把学习成绩好坏归因于老师,从另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教师对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影响力。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师期望对儿童的重要性,教师应当重视并利用学习不良儿童的这种归因特点,即学习不良儿童更看重教师的表扬,教师对其更具激励作用,故教师应对学习不良儿童表达明确的期望,而且对儿童成功的行为提供及时、具体的反馈,以提高其外部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根据Rotter的观点,个体的控制源期望是在过去强化历史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一般性控制源期望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情境也会影响控制源期望,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境下,个体可能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本研究MMCPC结果也表明,学习不良儿童在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同非学习不良儿童相比,他们把学习成绩更多归因于教师,而他们在同伴交往以及体育才能方面并没表现出同样的归因特点,这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而在同伴关系和体育才能上作用有限。学习不良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下采用不同的归因方式,也说明他们的归因方式并不刻板,也未泛化,这为进行归因训练提供了可能。

    PLOC的结果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更多地表现出对儿童教育问题的无能为力,更倾向于认为儿童学习失败不是自己努力和能力所能起作用的。这种归因方式,势必造成他们放弃对儿童教育的努力,这将使学习不良儿童学习状况雪上加霜。 而MMCPC与PLOC的相关分析表明,父母越外控,儿童表现出外控的可能性也越大。提示除父母的归因方式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外,还有可能通过影响儿童的归因方式来对学习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归因训练的同时,也应重视父母归因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教育父母采用正确的归因方式,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帮助儿童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ROTTER JB.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 Monog,1966:80,1-28.

  [2]ROBERTE S.教育心理学.7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244-246.

  [3]俞国良,王永丽.学习不良儿童归因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786-790.

  [4]易晓明,李斌州,傅和平,等.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1-3.

  [5]王凯荣,辛涛,李琼.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22-25.

  [6]ZIMMERMAN BJ,BANDURA A.Impact of selfregulatory influences on writing course attainment.Am Edu Res J,1994,31:845-862.

  [7]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36-343.

  [8]钱惠忠,陆斐.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的信效度测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277-278.

  [9]魏宝玉,金正勇,苏林雁.ADHD儿童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问题的相关分析.中国心理卫生,2004,18(10):699-701.

  [10]雷雳.关于学习不良学生自我知觉的研究.心理学动态,1997,5(2):16-20.


作者单位:1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2 郧阳医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

作者: 匡华王枫张仲华周宗奎平凡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