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状况的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高中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与焦虑的关系,为减少高中生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328名高中生进行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状态-特质焦虑(STAI)问卷测试。结果高中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同年级高中生的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高中生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与焦虑的关系,为减少高中生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328名高中生进行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状态-特质焦虑(STAI)问卷测试。结果 高中生普遍存在焦虑,不同年级高中生的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27.4%,睡眠不足7 h的学生占60.4%。在PSQI总分上3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质焦虑能解释PSQI总分22.3%的变异。结论 高中生睡眠问题严重,特质焦虑是影响睡眠的稳定因素。

【关键词】  睡眠 质量指标,卫生保健 焦虑 回归分析 学生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睡眠质量越好,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1]。从某种意义上说,睡眠质量决定着生活质量。对高中生来说,良好的睡眠更具有特殊意义。

    国外调查发现,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再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2]。 Chambers等[3]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减少的原因是睡前状态焦虑和对失眠的担心。有研究表明失眠者焦虑程度显著高于正常人[4]。

    在我国,高中生是焦虑水平比较高的群体[5],为了解其睡眠情况,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以期对高中生睡眠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山东省青岛市某高中学校的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随机各选取2个班,共328名学生。其中高一学生108名(男56名,女52名),高二学生122名(男65名,女57名),高三学生98名(男54名,女44名);男生175名,女生153名。

    1.2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测试。统一指导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量表的规定自评。共发放问卷34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5%。

    1.2.1  睡眠质量测定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译本[7]评定高中生的睡眠状况。该量表共18个项目,分为7个因子,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记分,累积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8为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7-8],PSQI因子分≥2表示在该成份上的质或量较差或很差。

    1.2.2  焦虑状况测定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中译本[8]。该量表采用4点记分,共40个项目,由2个分量表组成。状态焦虑量表(SAI),即前20个项目,用于评定目前的、近期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焦虑体验;特质焦虑量表(TAI),即后20个项目,用于评价有关焦虑的人格特点。

    1.3  数据处理  回收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高中生焦虑状况  受调查学生的状态-特质焦虑得分性别、城乡、单双亲家庭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由表1可见,焦虑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状态焦虑还是特质焦虑,高一年级学生得分最高,高三年级学生得分最低,说明高三年级学生焦虑程度最低。表1  不同年级高中生焦虑得分比较(x±s)

    年级调查人数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高一10844.707±8.29846.902±8.830高二12242.996±8.53645.572±8.426高三9841.595±6.85943.570±7.643F值10.5006.225P值<0.01<0.01

    2.2  高中生睡眠质量状况  有睡眠障碍的学生检出率为27.7%(91/328),其中男生占57.1%(52/91),女生占42.9%(39/91)。调查发现,各因子分≥2的发生率高于10%的有日间功能障碍(68.6%)、入睡时间(45.5%)、睡眠质量(35.6%)。

    本调查中,每天睡眠在8 h以上的有11人,仅占3.4%;每天睡7~8 h的有119人,占36.3%;6~7 h的有168人,占51.2%;6 h以下30人,占9.1%。60.4%的学生睡眠不足7 h。

    睡眠总分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062),同样也不存在城乡(t=-1.294,P=0.197)及单双亲家庭(t=-0.079,P=0.937) 之间的差异。

    睡眠总分3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0,P=0.002)。年级间的差异体现在睡眠质量(F=15.287,P=0.000)、睡眠时间(F=3.750,P=0.025)、睡眠效率(F=3.618, P=0.028)因子上。事后多重比较发现,高一学生与高二、高三学生相比,在睡眠质量总分(MD=1.03,P=0.002;MD=1.24,P=0.001)、睡眠质量(MD=0.47,P=0.000; MD=0.48,P=0.000)均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一学生比高二学生的睡眠时间(MD=0.24,P=0.005; MD=0.15,P=0.115)、睡眠效率(MD=0.12,P=0.044;MD=0.04,P=0.529)的平均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高三学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二学生与高三学生相比,在睡眠质量总分(MD=0.21,P=0.551)、睡眠质量(MD=0.01,P=0.939)、睡眠时间(MD=-0.09,P=0.295)、睡眠效率(MD=-0.08,P=0.20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提示与高二、高三学生相比,高一学生的睡眠状况最差。

    2.3  高中生焦虑与睡眠质量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PSQI总分与其各因子为因变量,分别以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进入回归模型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6个(表2)。睡眠效率和使用催眠药物没有与焦虑建立起回归方程。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对PSQI总分及其因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有非常明显的预测作用。特质焦虑与PSQI总分关系显著,路径系数为0.473,能解释总分的22.3%;状态焦虑对睡眠质量有预测作用,但解释力较弱。 表2  高中生PSQI得分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高中生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9]。不同年级高中生的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三学生焦虑程度最低。据岳晓东[10]对类似情况的解释,笔者认为,由于长期的心理适应,高中生会逐步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在进入高三年级后,其焦虑程度相对高一和高二反而下降。

    高中生从入校时就面临升学(高考)压力,致使其睡眠问题严重。本研究发现,1/4的高中生有睡眠障碍,多数学生睡眠时间不足7 h。睡眠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等方面。在睡眠总分上不具有性别差异,与已有研究[10]相符。高一学生的睡眠状况最差,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刚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还处于不适应阶段,由此影响到其睡眠;而高二和高三学生已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睡眠问题相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突出。

    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对睡眠质量总分及其多数因子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焦虑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由于PSQI所测量的是近1个月的睡眠问题,相对于状态焦虑来说,特质焦虑作为“一种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质”[11],是影响睡眠的更稳定因素。Wolfson[12]发现,影响睡眠的因素包括文化与社会的要求与吸引。中国特有的“孝道”、“师道”文化及急剧的社会变迁给高中生带来持久的压力。长期处于此情境中,极易形成特质焦虑。因此,探讨改善睡眠质量的措施应转向如何减少学生的焦虑水平特别是其特质焦虑水平上来。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睡眠与心理健康关系初探.心理学报,1987,1:92-99.

[2] MOMISON DN,McGEE R,et al.Sleep problems in adoletcence.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2,31(1):94-99.

[3] CHAMBERS MJ,KIM JY.The role of state-trait anxiety in insomnia and day time restedness.Behav Med,1993,19:42-46.

[4] SACHNEIDER HD.Twentyfourhour sleepwake function and personality patterns in chronic insomines and healthy controls.Sleep,1987,10:452-462.

[5] 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 2:64-68.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238-378.

[7]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25-27.

[8] 李婧,王家同,苏衡,等.某医科大学科研人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325-328.

[9] YUE Xiaodo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t anxiety among Chinese and American high school students.Bulletion of the Hong Kong Psychol Soc,1994,32(33),47-59.

[10]万兴松,费龙才,张晓庆,等. 城市中学生睡眠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61-62.

[1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00.

[12]WOLFSON A.Sleeping pattern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evelopmental trends,disruptions and adaptations.Child and Adoles Psychiatr Clin N Am,1996,5:549-568.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山东 273165

作者: 李守龙,郑咏梅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