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2期

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近1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尝试自杀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近1 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不同性别、学校、专业的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χ2=4.71,P=0.032)。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尝试自杀的保护因素。定性访谈发现,学校几乎没有开展过自杀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提高保护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自杀。

【关键词】  自杀;横断面研究;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Prevale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ttempted Suicide Among Students in Guangzhou

  SHI Wenjuan, MA Shaobin, WANG Shengyong. 

  Nan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hai(528200),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prevalence of attempted suicide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With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undergradu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selffiled questionnaire. After that, qualitative study method: focus group discu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uicide behavior. Results   6.0% students reported they had ever attempted suicide in the latest year.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ifferent sex, colleges or majors. Students from urban areas showed higher risk(6.6%) with attempted suicide than those from rural areas(4.2%,χ2=4.71,P=0.032). Further analysis disclos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included attitudes towards suicidal behavior, suicidal behavior in friends or family relatives, pass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while social support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Focus group discussion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tudents had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s the suicidal behavior and there was almost no school education in preventing suicide in their colleges. Conclusion  In spite of the complexity of suicide, suicidal behavior can be prevented through reducing the risk facto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ve factors.

    【Key words】  Suicide;Crosssectional studies;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Students
 
  自杀已经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且已成为整个人群第13位和14~44岁年龄段第4位的死亡原因[1]。在中国,自杀是全人群第5位和15~34岁年龄段第1位的死亡原因[2]。为了解广州大学生尝试自杀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此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市8所高校中抽取2 56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 56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 278名(49.8%),女生1 286名(50.2%);平均年龄(20.61±1.46)岁,年龄最小17岁,最大28岁;理工类655人(25.5%),医学类764人(29.8%),文史类516人(20.1%),经管类629人(24.5%);来自城镇的大学生1 945名(75.9%),来自农村的大学生619名(24.1%)。

  1.2  内容 

  (1)尝试自杀的评定,以过去12个月内有明确自杀企图的自伤行为,如选择“有些符合”和“完全符合”者为有尝试自杀行为。(2)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由27项可能引起青少年心理应激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每项事件的刺激强度根据经历该事件时的心理感受分“未发生、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进行评定(相应评分为1~5分),累积各事件分值为总应激强度。(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措施,为自评量表,有“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和经常采用”4种选择(相应的评分为0~3分),结果为积极应对平均分和消极应对平均分。

  1.3  方法 

  问卷调查由经过统 一培训的调查员按技术要求发放问卷,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专题小组讨论按专业和班级集中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经检查后回收。发放调查问卷2 617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 564份,问卷的合格率为98.0%。

  1.4  数据处理

  将调查资料量化,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尝试自杀率

  对“过去1 a内曾在明确的自杀企图下有自伤行为”问题的问答。选“不符合”的有2 410人(94.0%),选“有些符合”的有135人(5.3%),选“完全符合”的有19人(0.7%)。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其中“完全符合”的占0.7%。

  2.2  不同特征人群尝试自杀率比较 

  不同学校、专业学生之间尝试自杀报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5.3%,女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学生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6%,高于农村学生的4.2%(χ2=4.71,P=0.032)。

  2.3  尝试自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采用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变量的方法为向前似然比法,引入变量的标准P=0.05,剔除变量的标准P=0.10。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朋友和家人有过自杀行为、消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等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获得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见表1。表1  大学生尝试自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2.4  小组访谈结果

  2.4.1  与自杀行为有关的认知现状
 
  学生普遍觉得自杀行为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经常听别人说有,但是自己没有亲身看到过”;“大学生中自杀行为应该很低吧,至少我感觉我身边是这样”; “我自己没有这样的想法,别人有没有,也没想起要过问”。

  2.4.2  对自杀行为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理解他们自杀,我不会自杀,但生死是他们的选择”;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有些人心理承受力弱,生不如死,是一种解脱,赞同”;只有极少数的人 “反对自杀,生命可贵”。

  2.4.3  自杀行为问题健康教育现状 

  参加小组访谈的学生一致认为“从小到大,学校中几乎没有与预防自杀行为有关的内容”;“在电视媒体中偶尔见到过自杀行为的宣传,但因为我没这方面的想法,觉得是在宣传一件与我生活无关的事情”。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大学生近1 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为6.0%,低于李光友等[3]报道的中专生近1 a内尝试自杀报告率(7.5%),高于Rey等[4]15~20岁在校学生过去1 a中尝试自杀的结果(3%)。说明大学生中与自杀有关的行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并采取干预措施。

    来自农村的学生尝试自杀率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与李光友等[3]的结论有相似之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农村文化、经济、教育、卫生服务与城市相比均有相当大的差距,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吃苦较多,承受能力比较强;来自城镇的学生经受的挫折较少,承受能力较差,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容易采取过激行为。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提示尝试自杀和遗传因素有关。

    与同学关系不密切是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与社会隔离常常先于自杀行为[5]。朋友有过自杀行为、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饮酒、很少体育锻炼、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等也是大学生尝试自杀的危险因素,而获得的社会支持是保护因素。

    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通过定性访谈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态度,还有部分学生持赞成态度,只有极少数学生持反对态度。一方面是较高的尝试自杀报告率现状;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漠视及学校预防自杀行为健康教育工作的空白。由此可见,预防自杀行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Wor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Geneva:WHO,1999.

  [2]PHILLIPS MR,YANG GH,ZHANG YP.Risk factor suicide in China:A national casecontrol psycholog autopsy study.Lancet,2002,360:1 728-1 736.

  [3]李光友,陶芳标,许玲.2所中专学校学生自杀行为及其人口特征学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16-318.

  [4]REY GC,NARRING F,FERRORON C.Suicide attemps among adolescents in Switzerland:Prevalence,associated factor and comorbidity.Acta Psychiatr Scand,1998,98(1):28-33.

  [5]MARTS RW.Pathways to suicide:A survey of selfdestructive behaviors.Baltimore:ML.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1.


作者单位:1 广东省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28200;2 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作者: 石文娟,马绍斌,王声氵勇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