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7期

广州市某高校在读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在读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医科研究生32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测。结果该校医科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及培养类型之间的差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在读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广州市某高校医科研究生32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测。结果 该校医科研究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87%;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焦虑得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及培养类型之间的差异。结论 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等,且与学科类型、性别有关。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强迫 抑郁 焦虑 教育 医学 研究生

 
  Investigation on Mental Health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 Medical College in Guangzhou

  YANG Wenhan, JING Jin, LU Jinhua, 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 Guangzhou(5100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an university in Guangzhou,and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Methods  Randomsampled 321 postgraduates from a medical college in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CL-90 scale. Results  In general, 20.87% postgraduates from a medical college in Guangzhou showed some mental problems. In details, factorial scores on obsessivecompulsive, depression, anxiety, phobic anxiety and psychoticis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in adults but factorial scores on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paranoid ideat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in youth except anxiety.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types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Conclusion  Mental health situation in medical postgraduates is serious, especially in anxiety and obsession and related to gender and type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Coercion; Depression; Anxiety; Education,medical,graduate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差异,而医科研究生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压力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3]。在众多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研究者较多使用的测量工具,操作简便易行,涉及内容全面,选择其作为工具可较全面地反应接受调查者的心理状况[4]。本文旨在探索某高校医科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医科研究生数量比例,抽取广州市某医科类学院在读研究生(含硕士、博士研究生)326人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321份,回收率为97.5%。其中男性165人,女性156人;硕士276人,博士45人。

  1.2  方法 

  由经专门培训的硕士研究生担任调查员,受访者在15 min内匿名填写交回。

  1.3  调查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 SCL- 90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法(1=无,2=轻度,3=中度, 4=相当重,5=严重)进行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9个方面的精神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培养类型等。

  1.4  评估标准 

  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总均分或任意因子分>常模x+1.64 s时认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分认为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4]。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分析。同全国常模比较采用Z检验,各因素之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在读医科研究生与国内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检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者67人,占总人数的20.87%;其中有中重度心理问题者17人,占检出人数的25.37%。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得分较低,焦虑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SCL-90各因子得分医科研究生与全国成人常模及青年常模比较(略)注:Z1值为研究生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Z2值为研究生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P<0.05,**P<0.01。

  2.2  不同性别、学位及类型研究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

  经2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男性总均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恐怖得分低于女性(P值均<0.05),在读博士躯体化得分高于在读硕士(P<0.05),科研型研究生除敌对因子得分未见差异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临床型研究生(P值均<0.05)。见表2。表2  不同性别、学历、培养类型医科研究生各因子得分比较(略)注:()内数字为r值。

  2.3  阳性症状因子频数 

  9个因子中,精神病性、强迫症状、恐怖及焦虑出现较多。同时有2个及以上因子出现的为42人,占检出人数的62.69%,以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及偏执为主。见表3。表3  医科研究生SCL-90阳性症状因子检出情况(略)

  3  讨论

    SCL-90内容广泛,涉及感觉、思维、情感、行为、意识、人际关系、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对有心理症状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医科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百分率为20.87%,其中中、重度心理困扰者约占1/4。阳性结果较相关研究[5-6]为低,原因可能在于本次测查结果根据金华等制定的全国常模因子得分大于常模95%(单侧x+1.64 s)范围判定为存在心理问题者,较相关研究的判定方法(因子分或总均分任意一项大于2分)更合理[4,7-8]。该校医科研究生强迫症状等5项指标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承受的心理应激较强。强迫症状除与人格特征有相关外,还与压力过大有关,焦虑及强迫症状与压力舒缓密切相关。医科研究生学业压力较大,往往需要达到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来源于多个方面,如课题、学习、人际关系、毕业等。值得注意的是,就业前景同样成为压力来源之一,行业内的紧张状况如医患关系紧张、就业形式不乐观等,使他们心理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医科研究生因为职业关系,思维更为理性严谨,比普通学生更容易将冲突合理化,改善自身状况[1],因此,与青年常模相比,焦虑得分较高,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较低,但同时也会成为掩盖其压力来源强度的因素之一。

    因本资料为等级资料,同时因子得分为非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检验。得分主要在性别及学科类型(科研型、临床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女研究生部分因子得分高于男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心理应激源与反应类型的性别差异。科研型研究生除敌对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临床型硕士,说明科研型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可能主要与课题压力及经济方面有关。科研型硕士需要完成科研课题论文,科研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尤其博士承受学位论文要求的压力,同时经济补贴较临床型少,作息规律也常受到影响。而临床型研究生主要压力来源是高要求的技能及高强度的工作量。博士和硕士之间的差别除躯体化外,其余均未发现,与相关研究[9]不同,可能因职业特性的影响所致,亦可能因近几年硕士扩招导致竞争压力上升,缩小了心理困扰方面的差异[10];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结果提示,应根据研究对象心理困扰及来源的不同分别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由于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相对笼统和简单,只能初步提示某些影响因素对医科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要深入了解,还需进一步作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毛富强,李振涛,王建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及生活事件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63-665.

  [2]刘彩谊,安晶卉,亢蓉,等.北京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及人格测试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 121-1 122.

  [3]陈志霞,沈丹.研究生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性别差异.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79-480.

  [4]金华,吴文源,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5):260-263.

  [5]余芬,吴磊,章军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5(3):264-266.

  [6]史太平,何朝阳,陈冉,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 638-1 639,1 642.

  [7]柳晓琳,许瑞罡.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7(10):1 125-1 126.

  [8]孙艳平,吴谅谅.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5):514.

  [9]杨雪花,张环,温卫东.某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压力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95-896.

  [10]禹玉兰,郑希付.扩招时期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99-103.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080

作者: 杨文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