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12期

北京市城区大中学生吸烟人群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市区大中学生吸烟人群的健康危险行为,以烟草控制为突破口,探索全面提高大中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综合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多级段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0~25岁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大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9。吸烟学生饮酒成瘾性、游戏机、网络成瘾和赌博行为的发生率高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市区大中学生吸烟人群的健康危险行为,以烟草控制为突破口,探索全面提高大中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综合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多级段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0~25岁大中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大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9.6%。吸烟学生饮酒成瘾性、游戏机、网络成瘾和赌博行为的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学生。结论 北京市区大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且吸烟人群健康行为发生率更高。应在计划行为形成理论和合理行动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吸烟;危险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青少年的健康与他们的健康相关行为密切相关。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终生的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统称为健康危险行为[1]。我国学者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为7类[2],吸烟属于物质成瘾行为[3]。目前大中学生吸烟人数逐年增加,开始吸烟年龄逐年提前。北京市学生烟草使用水平处于上升阶段,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北京市于2004年10月进行了城区大中学生吸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病学调查,为下一步的健康行为建立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依据《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指标,按经济水平将北京市8个区县分为好、中、差3片,随机抽取东城、海淀、崇文、丰台4区,共随机抽取大、中学校34所,每所学校应用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学生300~600名,共计10 660名学生,年龄为10~25岁。

  1.2  方法 

  本调查为横断面研究,应用由卫生部、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城市大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卷”,问卷为匿名自填式问卷,当场回收问卷。

  1.3  主要变量的评价方法 

  吸烟:在过去的30 d里吸烟3 d以上,或每天吸1支及以上者。尝试吸烟:指过去曾经吸烟,哪怕只吸1口烟。初次吸烟年龄:吸完一整支烟的年龄。目前饮酒:每月饮酒大于3 d。暴饮行为:在过去的30 d里,至少有1 d在1~2 h内喝过5杯酒。尝试吸毒:曾经吸食注射过以下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等。其他:由于有些标准很难界定,只能以是否发生此行为为界定标准。

  1.4  统计方法 
  
  运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运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1.5  质量控制 

  全部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应用统一指导语,在答卷前对学生说明问卷的目的、性质、并采用问卷匿名制,以确保数据准确。同时于2周后对同一人群进行了问卷一致性验证,Kap值大于0.8。

  2  结果

  2.1  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流行现状

  2.1.1  吸烟率 

  城市大中学生吸烟率为8.21%。从初中到大学逐渐增高,分别为初中生2.05%,高中生10.34%,大学生14.53%。在不同类型学校中,职业高中学生吸烟率最高,为22.17%。男生吸烟率为14.68%,高于女生(2.14%;χ2=551.13,P<0.05),在各个学段男生吸烟率均高于女生,此结果与国内其他调查结果一致。在初中、高中、大学3个学段中,毕业年级(初三、高三、大四年级)学生吸烟率最高,中间年级(初二、高二、大二、大三年级)吸烟率较低。

  2.1.2  尝试吸烟率 

  初中生为15.64%,高中生为31.51%,大学为44.05%,与吸烟率一样,呈现出从初中到高中的上升趋势。初次吸烟年龄在14~15岁所占比例最大,为25.85%;这个年龄段正是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

  2.2  吸烟人群的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2.2.1  不良情绪行为
 
  吸烟组学生孤独情绪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7.14%的吸烟组学生总是感到孤独,而非吸烟组只有3.49%;30.00%的吸烟学生出现抑郁,25.00%的吸烟学生有过自杀计划,6.34%吸烟学生自杀未遂,38.00%的吸烟学生有离家出走意念,有20.56%吸烟学生尝试离家出走,远远高于非吸烟组学生。

  2.2.2  醉酒行为 

  吸烟组学生醉酒行为发生率为58.06%,而非吸烟组学生只有13.70%。吸烟组学生月醉酒频率小于2次发生率为34.68%,非吸烟组学生仅为11.92%;月醉酒频率高于10次水平,吸烟组学生发生率为8.18%,非吸烟组学生醉酒月频率高于10次的发生率只为0.32%。

  2.2.3  毒品使用情况 

  6.57%的吸烟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而非吸烟组只有0.6%。在不同毒品使用行为发生频率层面,吸烟人群均高于非吸烟人群,特别是高频率层面。

  2.2.4  药物使用情况 

  吸烟学生镇静类药物的使用率为12.04%,高于非吸烟组学生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5,P<0.05)。

  2.2.5  色情活动 

  有52.38%的吸烟学生看过色情录像,而非吸烟组只有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06,P<0.05)。表1  吸烟与非吸烟组学生醉酒、毒品使用与观看色情制品行为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北京市学生现在吸烟率为9.6%,同时由于本次调查吸烟率的定义为在过去的30 d内吸烟3 d以上或每天吸烟一支以上者为吸烟。此定义相对WHO推荐定义严格[4],但本次调查的现在吸烟率仍高于其他调查结果,1984年全国吸烟调查北京的中学生吸烟率为5.91%[5], 2001年崔晓波[6]调查北京市中学男生吸烟率为9.0%,女生为1.4%,显示本市城市学生的现在吸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

    吸烟、饮酒、滥用药物行为属于物质成瘾行为,色情读物成瘾行为属于精神成瘾行为[7]。吸烟、吸毒、酗酒均属成瘾性行为。城市大中学生中的吸烟与非吸烟人群相比较,吸烟成瘾率、酗酒率、色情读物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据周振想[8]报道吸毒的成因与吸烟的成因一样,亦与自身及社会原因有关,如好奇心驱使、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交友不慎有关。特别是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不具备面对冲突与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产生了成瘾性行为[9]。

    流行病学监测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开展干预工作。吸烟人群的健康行为特点提示,除烟草成瘾行为之外,吸烟学生较非吸烟学生处于更危险的境地,应受到高度关注。

    目前国际上吸烟与吸毒成瘾行为的干预研究很多,不少研究证明对青少年吸烟知识与其吸烟行为关系不大,同时这一理论对吸毒的健康教育也表现出了知信行理论的解释的无力性。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计划行为形成理论及合理行动理论[10],应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考虑青少年吸烟人群多种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影响,如饮酒、滥用药物行为、色情读物成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并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社会技能,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为最终目的,开发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吸烟学生的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49-264.

  [2]季成叶,主编.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2005).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WHO. Neuroscience of psychoactive substance use and dependence: Summary. Geneva,2004.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obacco use by children: “A pediatric disease” .Fact Sheets N197.WHO,Geneva,1998.

  [5]全国吸烟情况调查组. 全国吸烟情况抽样调查结果.中华医学杂志,1987,67:229.

  [6]崔小波.《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2001年执行情况居民抽样调查.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2,18(1): 22-24.

  [7]YOUNG KS.Inte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y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Toronto, 1996.

  [8]周振想.当前中国青少年吸毒问题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12-18.

  [9]蔡立红.青少年吸毒的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医学与社会,2000,13(3):12-14.

  [10]杨廷忠.健康行为理论与研究. 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48.


作者单位: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01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