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3期

五个城市不同营养状况中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和静态活动的情况,为预防肥胖、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选取50所中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筛选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运动状况调查问卷》对7255名9~15岁学生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和静态活动的情况,为预防肥胖、增强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选取50所中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筛选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使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运动状况调查问卷》对7 255名9~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的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情况以及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结果 较大强度体力运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节体育课实际运动时间等体力活动行为以及平时做作业、周末做作业、周末看电视、寒暑假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等静态活动在5个城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怕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等主观因素是中小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没有场地器材、家长不支持等原因的比例较低。结论 应针对阻碍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同地区间开展运动干预时应因地制宜。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运动活动 对比研究 学生

  Investigation on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al Status in Five Cities in China/

  MA Jun, WU Shuangsheng, LI Baihui, 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status of student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in five cities in Chin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preventing obesity and promoting student health.  Methods   Normalweight and overweight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50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5 cities (Beijing, Xiamen, Guangzhou, Harbin and Lanzhou),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2005-2006. Altogether 7 255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to find out their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exercises.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five cities in the items of student physical activities (strong or middle level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port of P.E lesson)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doing homework, watching TV at weekend, watching TV in summer or winter holiday,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r using computer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ing afraid of tired, having no habits of sports, having no favorite sports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exercises in students, while the other reasons (such as having no time, lack of equipments, lack of support from their parents) were less important.  Conclus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omote student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sedentary behaviors among regi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Key words】  Nutritional status; Motor activity;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与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密切相关,健康的活动方式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体力活动时间不断减少,做作业、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静态活动时间明显增加,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儿童超重肥胖增加,身体素质下降[1-2]。儿童超重肥胖不但增加成年以后继续肥胖和罹患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危险,而且对儿童近期的健康也产生直接损害。超重、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分别是体重正常儿童的2倍和4倍,血脂异常为3倍和10倍,空腹高血糖为1.4倍和2倍[3]。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不同城市体重正常与超重儿童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情况,探讨影响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原因,将为制定适宜的超重肥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选取50所中小学校,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依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4],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各城市筛选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各750名左右作为调查对象。对入选的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 255份,其中北京市1 590份,厦门市1 372份,广州市1 286份,哈尔滨市1 384份,兰州市1 623份;男生3 731份,女生3 524份。年龄9~15岁,平均为(12.06±1.99)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运动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日常体力运动情况、日常静态活动情况、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等。由各学校校医担任调查员,在班主任配合下,组织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收回。

  1.3  统计分析  利用Epidata 3.0录入资料,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主要是频数估计、四格表χ2检验、行×列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中小学生抽样情况见表1。

  2.2  各城市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情况比较

  2.2.1  体力活动情况比较  体重正常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包括较大强度运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每节体育课运动时间)在5座城市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7.707,95.886,125.662,P值均<0.01);超重儿童体力活动情况在5个城市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7.121,84.459,52.028,P值均<0.001)。学生中过去7 d较大强度运动天数≥4 d、中等强度运动天数≥4 d比例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其次是广州;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20 min的比例最低的城市是北京。虽然在5座城市中学生体力活动情况最好的是北京,但北京中小学生过去7天中较大强度运动天数≥4 d、中等强度运动天数≥4 d的比例在体重正常儿童中分别为63.5%和43.2%,在超重儿童中分别为63.0%和39.1%;而在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中分别有21.2%和27.0%的儿童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20 min,见表2。

  表1  各城市被调查男女学生的营养状况分布(略)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5个城市超重学生在较大强度运动、中等强度运动、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方面均小于正常体重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城市超重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体力活动的差别不一致。厦门、哈尔滨、兰州超重儿童过去7 d较大强度运动天数≥4 d的比例小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广州、兰州超重儿童过去7 d中等强度运动天数≥4 d的比例小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而北京、兰州超重儿童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20 min的比例大于体重正常儿童(P<0.05),见表2。

  表2  各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略)

  注:较大强度体育活动指能够让人出汗、气喘吁吁的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游泳、快骑自行车、快步跳舞、或与之类似的活动,且每天在20 min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指没有出汗、气喘吁吁的活动,如快走、慢骑自行车、溜冰、擦地板等,且每天在30 min以上;()内数字为百分率/%。

  2.2.2  静态活动情况比较  超重儿童静态活动(包括平时做作业、周末做作业、平时看电视、周末看电视、寒暑假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在5个城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154,65.835,18.496,41.832,28.456,36.805,40.850,P值均<0.01);除平时看电视在5个城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73,P>0.05),体重正常学生的其他静态活动在5个城市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690,37.474,78.734,46.067,32.657,64.719,P值均<0.01)。兰州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静态活动以做作业、看电视的比例最高,厦门、广州市以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的比例最高。平时每天做作业时间和周末每天做作业时间>2 h的比例在所有组中均大于>40%;平时每天看电视时间>1 h的比例约30%,并且周末和寒暑假每天看电视时间>1 h的比例更高;每天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1 h的比例略低,见表3。
   
  在5个城市全部学生中,超重学生平时看电视时间>1 h的比例高于正常体重儿童(P<0.05),其他静态活动在全部体重正常儿童和超重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城市间超重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静态活动的差别不一致。北京超重儿童周末每天做作业时间>2 h和每天玩电子游戏>1 h的比例低于体重正常儿童;兰州超重儿童周末每天看电视>1 h的比例低于体重正常儿童;兰州超重儿童平时每天做作业时间>2 h、平时每天看电视>1 h和每天玩电子游戏>1 h的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厦门超重儿童平时每天做作业时间和周末每天做作业时间>2 h的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广州超重儿童每天使用电脑时间>1 h的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儿童;5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学生的其他静态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2.3  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哈尔滨和兰州市体重正常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怕累的比例高于超重学生(P<0.05);广州体重正常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没有场地器材的比例高于超重学生(P<0.05)。各城市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其他原因在超重和体重正常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北京、厦门、广州、兰州的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前3位的原因依次为怕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而哈尔滨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没有养成锻炼习惯、怕累、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怕受伤的比例也较高,因为没有场地器材和家长不支持而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少。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5]。肥胖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双生子、领养儿及家系研究证实遗传因素的作用,双生子肥胖的遗传因素的作用可达60%~90%,而领养儿和分开养育的双生子遗传因素的作用仅为20%~40%[6]。基因和环境因素(包括运动和膳食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环境因素的可控性为我们提供了预防肥胖的空间。因此,可以抓住环境因素这一环节,在遗传背景下调动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延缓或减弱基因的作用[6]。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与超重肥胖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对儿童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进行调查很有意义。本调查选择中国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5个城市,对中小学生体力活动及静态活动进行了调查。

  表3  各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学生静态活动情况比较(略)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表4  各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构成比较(略)

  注:每人可同时有几个选项;超重与体重正常儿童比较,*P<0.05;()内数字为构成比/%。

  本调查发现,不同地区间儿童体力活动存在差异。北京儿童的过去7 d较大强度活动天数和中等强度运动天数、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均最高,广州其次。Bronfenbrenner[7]的生态模型对影响儿童行为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个体因素,家庭、教室、同伴、兄弟姐妹等微环境,学校、媒体、邻居、父母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外环境,法律、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宏观环境。据此理论分析,5个城市间体力活动差异原因应归于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北京和广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城市,可以推测经济越发达,运动设备的可及性和关于运动的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就越高。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完善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对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至关重要。
   
  不仅体力活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减少静态生活方式也能够有效控制体重[8]。本研究将学生静态活动分为做作业、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发现学生做作业时间超过2 h比例最高的是兰州;学生看电视时间超过1 h的比例较高的城市有兰州和厦门;而广州、厦门、北京3个城市学生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超过1 h比例高于哈尔滨和兰州。不同地区城市静态生活构成不同,西部城市兰州的学生做作业、看电视等静态活动更多,但是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等静态活动较少;而北京、广州等东部沿海发达城市学生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等行为更为普遍,而看电视、做作业等行为较少。因此,在通过降低静态活动预防控制肥胖时,应该充分考虑静态活动在地区间的不同,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本研究对5个城市所有超重和体重正常儿童的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进行分析,发现超重与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每节体育课实际锻炼时间)相关,除超重学生平时看电视时间>1 h的比例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外,其他静态活动在全部体重正常儿童和超重儿童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是本研究为了分析中小学生各项静态活动情况,将静态活动分解为做作业、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使用电脑等行为,而没有能够综合反映学生全部静态活动时间的指标。研究还发现,不同营养状况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活动的差异在5个城市间不一致,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的锻炼习惯以及静态活动构成不同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尽管5个城市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构成有一定差异,但怕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和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等主观因素是主要原因,而学生选择没有时间、没有场地器材、家长不支持等原因的比例较少。因此,进行干预时应该针对儿童的主观因素采取措施:培养学生意志力,增强吃苦耐劳的能力;在全社会倡导加强体育锻炼,家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对儿童形成正向的榜样作用,督促与促进儿童生活方式的健康化;在社区和学校发展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鼓励儿童参与,为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和静态活动时间过多已成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超重和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观因素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应针对儿童的主观因素采取措施。各地区城市间学生的体力活动及静态活动有差异,开展干预时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了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兰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41.

  [2] 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中国学校卫生,2008,29 (2):106-108.

  [3] BELLIZZI MC, DIETZ WH. Workshop on childhood obesity: Summary of the discussion. Am J Clin Nutr, 1999, 70 (1): 173-175.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制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 陈春明. 肥胖问题——我国公共卫生的新挑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2.

  [6] BOUCHARD C. Genetics and obesity: Overweight and research direction. In: Bouchard CB, ed. The Genetics of Obesity, Boca Raton CRC Press, 1994: 223-233.

  [7] BRONFENBRENNER U.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 In: Ross Vasta ed. Annals of Child Devel, 1989,6:187-249.

  [8] DeMATTIA L, LEMONT L, MEURER L. Do interventions to limit sedentary behaviours change behaviour and reduce childhood obesit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besity Reviews, 2007,8(1):69-81.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与妇幼保健学系;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