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3期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效果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考察应用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方案,对9名留守儿童和11名非留守儿童组成的异质性团体进行11次团体咨询。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自编情绪问卷、单元反馈单、团体总反馈单等对团体咨询效果进行评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考察应用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方案,对9名留守儿童和11名非留守儿童组成的异质性团体进行11次团体咨询。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自编情绪问卷、单元反馈单、团体总反馈单等对团体咨询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咨询后,团体成员的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一般焦虑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看待事物更加积极,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留守与否与咨询前后2个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情绪管理团体咨询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精神卫生 情绪 咨询 团体处理 儿童

  Effect of Emotion Control Group Counseling on Improvi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HOU Yang*, LI Shiman, LI Biqin, et al.

  * School of Psycholog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4007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motion control group counseling on improv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level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health. Methods  Emotion control group counseling was applied to a group composed of nine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eleven nonleftbehind children for eleven times. The effect was assessed by Mental Health Test, Selfproduced Mood Questionnaire, Unit Feedback and Group Feedback and so on. Results  After group counseling, the members' learning anxiety, physical symptoms, sensitive trend and general anxiety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 and they had more active attitude and had a better control of their mo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whether being left behind or not and before or after the counseling.   Conclusion  Emotion control group counseling show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s well as non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motions; Counseling; Group processes; Child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1]。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正不断扩大。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及身心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存在孤独、自卑、焦虑、冲动、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存在心理健康隐患[1-3]。
   
  团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为团体成员提供良好的氛围,通过团体内部的多向互动,使成员改善自身的问题;其情境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类似,在团体中的收获容易推广到现实生活中[4],对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有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探索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团体成员均为四川省宜宾县某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学生自愿报名,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5]对报名的成员施测,选择总标准分<64(若总标准分≥64则需个别咨询)的50位学生进行面谈,面谈问题包括“你对团体的期望是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等。筛选标准为:(1)无明显言语表达障碍;(2)有时间保证, 能够按时参加每次咨询;(3)团体咨询的人数限制在(8~15)人/组之内;(4)男女比例、留守与非留守比例适中。最终选择20名成员参加团体咨询。其中留守儿童9名(男生4名,女生5名),非留守儿童11名(男生7名,女生4名);平均年龄11岁。将团体成员随机平均分为2组,均进行同样的团体咨询。

  1.2  方法

  1.2.1  团体咨询方法

  1.2.1.1  团体设置  团体性质从团体成员的家庭结构划分属于异质团体(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从团体功能看属于发展性团体。两组团体成员分别由一名领导者及其助手领导。督导人员为有丰富团体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专家。团体咨询共进行11次,一次完成1个单元的活动内容,每个单元活动时间约1 h。第1天和最后1天只完成1个单元的活动内容,其余每天完成2个单元的活动内容,持续7 d。

  1.2.1.2  团体咨询方案  根据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巴昂的情绪智力理论[6]为基础,结合已有的一些团体咨询方案[7],设计有针对性的情绪管理团体咨询方案。该方案共有11个单元,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建立团体咨询关系阶段,包括第一单元,内容为澄清团体目标及性质,成员相互认识,制定团体规范;第二阶段为情绪认识、控制和调节阶段,包括第二到第七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和觉察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了解认知对情绪的影响并学习通过改变认知调节情绪,学习调节情绪的放松方法;第三阶段为问题解决阶段,包括第八到第十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使用“问题解决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引起不良情绪的事件或问题;第四阶段为结束阶段,包括第十一单元,用于整合团体经验,结束团体。

  1.2.2  评定方法  每天活动结束均让成员填写单元反馈单,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填写团体总反馈单。第一次团体活动前及第十一次活动后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自编的情绪问卷对团体成员进行测验。

  1.2.2.1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7]  该量表由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根据日本铃木清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适应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全量表共100道题目, 由1个测谎量表和8个内容分量表构成,分别是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内容分量表的总分表示一般焦虑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剔除测谎分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被试。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各分量表折半信度系数为0.84~0.88,全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为0.91,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7~0.86,且该量表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较好的效度证明。

  1.2.2.2  情绪问卷  该问卷为自编问卷,由18道5级评分题目组成,用于了解通过团体咨询,成员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发生的变化。

  1.2.2.3  单元反馈单  由7道4级评分的题目和3个开放性问题组成,用于每个单元结束时了解团体成员的参与度、收获以及对团体的建议。

  1.2.2.4  团体总反馈单  由6个5级评分的题目和5个开放性问题组成,用于团体全部结束时了解团体成员对团体总的感受和参加团体的收获。

  1.2.3  统计方法  用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留守与否及团体咨询对团体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  表1显示,团体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及各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参加团体咨询后,团体成员的总量表得分及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分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留守与否与团体咨询前后在总量表及各个分量表上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说明此次团体咨询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表1  团体成员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各项得分的方差分析(F值)(略)

  注:*P<0.05,**P<0.01。

  2.2  咨询前后团体成员在情绪问卷上得分的变化  在“我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这一项目上,团体成员后测得分高于前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64,P<0.05),说明经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看待事物的态度更加积极了。在“事情顺利时,我容易忘乎所以”这一项目上,团体成员得分后测高于前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29,P<0.05),说明团体成员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总分及各项目得分上,留守与否与参加团体咨询前后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再次说明此次团体咨询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

  2.3  单元反馈单和团体总反馈单分析  为了解团体成员参加团体的感受变化,比较其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填写的单元反馈单上的评分,结果见表2。通过对单元反馈单的分析发现,团体成员对团体的喜欢程度和参与度一直非常高,且随着团体活动的开展有提高趋势。通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有信心。对团体总反馈单的分析也发现,团体成员认为此次团体是温暖的、接纳的、坦诚的、轻松的、关心的、快乐的。有90%的人表示“学会了用‘白精灵’战胜‘黑魔鬼’”(改变认知调解情绪的方法),85%的人表示“学会了问题解决策略”(应对生活中负性情绪事件的方法)。

  表2  单元反馈单上各题目第1次与最后1次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探讨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许多人将留守儿童问题视为“问题群体”,提倡对留守儿童问题特别对待。然而,留守儿童群体规模越来越大,留守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必须寻求一种更普遍而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情绪管理团体咨询对于提高异质团体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同样显著的效果。通过团体咨询,团体成员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一般焦虑水平显著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看待事物更加积极,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5] 。当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父母外出打工)发生时,往往最先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因此,要提高一个人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他应对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此次团体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布偶剧场”、现场体验并布置家庭作业练习肌肉放松的方法和数数呼吸法,使团体成员逐步学会认识情绪、控制情绪、调节情绪,并在第三阶段交给他们问题解决的策略,让他们一起讨论、练习使用这些策略解决生活中容易引起不良情绪的问题,如与小伙伴闹矛盾、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或者吵架等。此外,在整个团体咨询过程中注重营造安全轻松的氛围,通过单元反馈单和团体总反馈单可见团体成员参与性高,认为团体是温暖的、接纳的、坦诚的、轻松的、关心的、快乐的,这正是团体成员成长的基础和动力。通过在这样安全轻松的氛围下,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团体成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
   
  将留守儿童融入到一般儿童群体进行咨询,具有以下优势:(1)可以避免“标签效应”,使留守儿童问题正常化。如果只对留守儿童进行咨询,可能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有问题的、特别的,不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可能还会使其更加自卑。(2)有利于团体内部的多向交流,团体成员之间的分享与相互支持。在此次团体中,通过留守儿童和其他非留守儿童的交流和讨论,他们对父母有了更好的理解,对自己的情况及责任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加懂得了对现有家人的珍惜。(3)团体领导者有更丰富的可利用的资源。通过家庭作业等形式,团体领导者可收集到团体成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绪事件,并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用于讨论、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
   
  团体咨询的计划只经过一组领导者及成员的实践,是否具有可推广性有待继续检验;团体活动时间比较集中,持续时间不是很长,对团体咨询的效果可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团体咨询的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霞,武岳,申继亮,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25-327.

  [2]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与发展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3] 叶敬忠,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儿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13,58-60.
  
  [4] 蒋波.发展性儿童团体咨询的理念与实践.思想与理论教育,2006,6:57-59.

  [5] 周步成,等.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1991:5.

  [6] 徐晓燕,张进辅.巴昂的情绪智力模型及情商量表简介.心理科学,2002,25(3):332-335.

  [7] 廖凤池.儿童咨询团体理念与方案.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25-387.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