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5A期

足底泵在防止截瘫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病的危害,如何防止该病的发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科自2001年3月至今将足底泵应用于28例脊髓损伤并截瘫的病人,有效的防止了该并发症的发生。病人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的4h,最长的30h。2治疗方法所有......

点击显示 收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的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病的危害,如何防止该病的发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我科自2001年3月至今将足底泵应用于28例脊髓损伤并截瘫的病人,有效的防止了该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1岁。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11例。损伤部位:颈5:8例,颈6:4例,胸4:2例,胸10:11例,胸12:3例。全部病例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完全消失,大小便失禁。病人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的4h,最长的30h。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即刻行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确认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即可给予足底泵治疗,每日2次,每次18min,同时每周复查双下肢深静脉B超,每日观测双下肢体的周径、皮温、肤色等指标,该项治疗一直持续到病人出院。

1.3 治疗结果 28例患者出院时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2 讨论

随着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病对生命的危害,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该病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的确切统计数据,但据西方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其发生率为千分之一,在美国,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占第3位。在我国,由于引起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1%~71%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能发生肺栓塞。该病的发生除与遗传、肥胖、肿瘤、吸烟等因素有关外,创伤(尤其严重的创伤)、制动等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高能量创伤病人逐渐增多,脊柱脊髓损伤并截瘫的病人也是呈上升趋势,客观的说,该部分病人从发病时就具备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条件,因此,如何防止这部分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即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目前,对该病的防治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有效的措施。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下肢CPM、穿弹力袜、被动活动患肢及按摩等。我们采用足底泵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原理为:截瘫病人下肢肌张力降低,血流动力学改变,下肢血液回流时失去肌肉的主动收缩的挤压作用,易于淤积在下肢深静脉内,若此时合并下肢深静脉管壁内膜的损伤或深静脉炎、静脉曲张等疾病,血小板极易粘附于血管壁,形成附壁血栓。足底泵是以外力(电力)模拟下肢肌肉收缩,对下肢的静脉起到被动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淤积在深静脉内,从而达到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由于脊髓损伤并截瘫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不一,在我们遇到的病人中,短的在伤后数小时,长的可在入院后数日内形成血栓,因此,足底泵的应用越早越好。只有在早期应用,才能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且使用时压力不要太大,一般控制在60~110mmHg左右,时间每次18min,最好双下肢交替进行,不要同时进行,防止回心血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功能障碍。

应用时注意事项:由于足底泵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此,一旦发现下肢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必须立即停止应用足底泵治疗,同时给予抗凝、溶栓、患肢制动等治疗,以防止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根据我们的经验:病人入院后应立即行双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确诊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时,方可应用足底泵。在应用中,应每周复查一次下肢深静脉B超,每日测量并记录下肢的周径、皮温、肤色等客观指标。若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后更应该及时复查上述指标,最大程度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的危险。

作者单位:1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骨创伤一科

         2山东省烟台市凤凰台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11) 

(编辑 曲全)

作者: 于秀丽孙永美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