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6A期

检验抗凝血标本凝血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2001年4月~2003年9月共发生凝血标本125份,其中血常规标本凝固32份,占总数的25。经过全院的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的调查分析,现将遇到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凝血原因1。1血液标本凝块从上述统计数字中可以分析出,在抗凝标本中,血液标本容易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血凝块居多,这与护士操作方法不当有关:(1)抽血不顺......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2001年4月~2003年9月共发生凝血标本125份,其中血常规标本凝固32份,占总数的25.6%;血常规有肉眼不易察觉血凝块78份,占总数的62.4%,血沉(ESR)凝固8份,占总数的6.4%;PT7份,占总数5.6%。经过全院的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的调查分析,现将遇到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凝血原因

1.1 血液标本凝块 从上述统计数字中可以分析出,在抗凝标本中,血液标本容易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血凝块居多,这与护士操作方法不当有关:(1)抽血不顺利,时间过长,血液已经在注射器里形成凝块;(2)试管过多,先后注入顺序不对,造成血液在注射器内已经凝固;(3)血液注入试管后摇匀方法不当:没有立即轻轻摇匀,使部分血液凝聚或摇匀时间不够,使血液标本同抗凝剂没有充分混匀;(4)抗凝剂粘附于试管上未与血液混匀;(5)与患者自身疾病有关,如患者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疾病造成血脂或血液粘稠度高而致使血液凝聚。

1.2 血液标本凝固 血液标本凝固与抗凝剂的使用有关:(1)抗凝剂用量不当,在试管中加入过少或忘加抗凝剂均会出现血液凝固;血液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采血相对过多时,起不到抗凝效果,血浆可出现微血块,会阻塞检验仪器或影响检验指标,血液和抗凝剂比例过低被抗凝剂稀释,导致检验结果偏低。(2)误用2种但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如ESR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8%,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枸橼酸钠抗凝浓度为3.2%;(3)注入血液标本量过多;(4)从正在输液的静脉导管中抽血,造成抗凝剂浓度降低;(5)普通干燥试管误认为抗凝管,或用错抗凝管。

2 对策

2.1 实验室人员准确加入抗凝剂量 并确保抗凝剂尽在试管底部,试管壁上不得残留有抗凝剂。

2.2 合理选择静脉抽血 凡是检验项目中有需抗凝血标本,要求抽血人员选弹性好的静脉,对于肥胖和不易静脉抽血的患者可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在应用扎脉带不可超过1min。

2.3 掌握采血量 采血多少根据实验室仪器的加样量和检验项目的多少而定,对已标明所需血标本的试管如ESR、PT,注入血液时,刻度不应低于视平线,以免造成假象。

2.4 血液标本与抗凝剂应充分混匀 血液标本注入抗凝管后立即轻轻摇匀。如果同一患者检验标本过多也应先注入抗凝试管后立即轻轻摇匀,再注入其它无抗凝剂的普通试管,以免发生凝块;同时避免剧烈摇动,防止标本发生溶血。

2.5 高血脂、血液粘稠、易凝集者的对策 对于血液粘稠 度或高血脂,血液容易凝集的患者抽血速度要快,注入抗凝管的速度也要快并立即摇匀。

3 总结

在医学中以血液检验应用范围最广,利用率最高。正确采集血液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在采集血样时我们分析了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并加以科学的对策后,全院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的几率几乎为零。

作者单位:523008广东省东莞市慢性病防治院

(收稿日期:2004-03-25)

(编辑李 木)

作者: 罗兰娇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