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A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症,常会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心律失常临床常见病症,常会出现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病人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故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择2001年7月~2003年7月门诊及住院病人107例,均有心悸、气促、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0~82岁,平均51岁;频发房性早搏15例,频发室性早搏18例,心房颤动13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5例,交界性早搏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对照组51例,男33例,女18例,年龄21~80岁,平均50.5岁;频发房性早搏14例,频发室性早搏17例,心房颤动12例,房性早搏并室性早搏4例,交界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律失常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依据心电图及Holeter结果,标准依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温特斯等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口服胺碘酮0.2g,每日3次,按病情调整剂量。两组对原发病的用药不变,疗程均为4周,均于服药后每周复查心电图1次,4周后复查Holter,同时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心悸疗效标准 [1] 评定。治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等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心律失常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15例,未愈4例,治愈率66.1%,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8例,未愈8例,治愈率29.4%,总有效率84.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复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与用药前比较无特殊变化。有3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症状,未给予处理自行缓解。对照组胃肠道反应6例,窦性心动过缓5例,P-R间期延长2例,Ⅰ度AVB1例,Q-T间期延长1例。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内科常见病,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本身也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而中药抗心律失常药却摒弃了这一缺点,且毒副作用小。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这些已得到证实。

心律失常在中医隶属“心悸”、“怔忡”之范畴,其病位在心,临床上以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型为多见,而步长稳心颗粒针对这一证型,以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制成。其中党参、黄精有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之功效;三七、甘松有理气化瘀、开郁醒脾之功能;琥珀有宁心复脉、活血利水之功效。全方合用可使心气渐足,心阴得充,气血流畅,则心悸诸证自除。可见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而具有很好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正常的起搏传导受到影响所致。引起心脏激动和传导异常的原因是多种的,机制也很复杂,而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经西医药理研究,党参、三七、黄精具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儿茶酚胺的兴奋性,从而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甘松还具有膜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作用,阻断折返激动,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

经临床对比研究证实,步长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很好的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心律失常首选中成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作者单位:526600广东省德庆县中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3-16) (编辑秋 实)

作者: 徐灶梅 何永平 陈敏燕 张勤海 李进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