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普伐他汀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探讨普伐他汀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心电图比较。结果普伐他汀在降脂同时对运动心电图ST段具有明显改善,P0。结论普伐他汀具有抗心肌缺血的非降脂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探讨普伐他汀抗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用普伐他汀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心电图比较。结果 普伐他汀在降脂同时对运动心电图ST段具有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81.8%。结论 普伐他汀具有抗心肌缺血的非降脂作用。本组病例提示运动时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的微血管张力的功能异常,导致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即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关键词 普伐他汀 抗心肌缺血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首先步骤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1]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类降脂药物,本文旨在观察普伐他汀对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高脂血症病人的降脂疗效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3月~2003年10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高脂血症(TC≥6.2mmol/L,TG≥2.0mmol/L),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J点后80ms,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mm,持续时间≥2min),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47.8±8.2)岁,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和肝胆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变者。确认近3个月未服用过降脂药物,无长期饮酒史。

1.2 方法 所有入院病人均口服普伐他汀(普拉固)10mg每日1次。服用4周后调整至20mg每日1次,8周末空腹抽血测定TC,TG,HDL-C,LDL-C,同时测血糖、血清酶,肝功,肾功,密切观察有无副作用,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试验用西门子BURDIKT600型电脑平板运动试验测试系统,按BRUCE方案进行。ST段用电脑叠加自J点80ms测量。与前次运动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物试验原则规定的调脂药 物疗效标准,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升高5%,LDL-C下降2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下降10%~20%,LDC-C下降10%~2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心电图运动试验:显效:ST段回复到正常等位线,有效:0.5mm≤ST段压低≤1mm,无效:ST段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普伐他汀对血脂不同的影响及调脂疗效 结果表明,降脂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TG有所下降(P<0.05);HDL-C轻度升高(P<0.05),见表1。普伐他汀降TC显效2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1%,降TG显效1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59%,降LDL-C显效2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86%,升高HDL-C显效27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8%。

2.2 普伐他汀改善心肌缺血的疗效 通过前后两次心电图运动试验表明,普伐他汀在降脂同时对运动心电图ST段压低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2。显效2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1.8%。

2.3 治疗前后血液测定 血常规,肝肾功,血清肌酸激酶(CPK)均未发生异常改变。

表1 普伐他汀对血脂的影响

表2 普伐他汀治疗前后运动心电图结果比较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调脂疗效,此与本文结果相一致。自从北欧普伐他汀生存研究(4S)首先于1994年发表后 [2] ,近年来相继有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胆固醇有效用于冠心病一级与二级预防的报道,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还有抗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和抗炎、改善或恢复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的非降脂作用 [3]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逐渐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目标。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4] 。本临床研究在应用普伐他汀降脂的同时,还观察到此药对高脂血症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ST段的影响,本组显效和有效共36例,总有效率81.8%。表明普伐他汀具有抗心肌缺血的非降脂作用。因本组高脂血症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病 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提示运动时的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的微小血管张力的功能性异常,即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导致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下降。由于本组病例样本较小,临床观察时间短,进一步的临床结果评价还需要更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Celemajer DS,Sorensen KE,Gooch VM,et al.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t risk of atherosclersis.Lancet,1992,340:1111-1115.

2 The Scandavian Simvastation Surviva Study group.Randomised tiai of disˉease: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ival Study(4s).Lancet1994,344:1383-1389.

3 胡大一,赵水平,项志敏.血脂及其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999:1(1):66-67.

4 Treasure CB,Klein L,Weiteaub WS,et al.Beneficial effect of cholesˉterol-lowering therapy on the coronary endothelium in patients with coroˉnary artery disease.N Engl J Med,1995,332:481-487.

作者单位:830002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23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3-09)

(编辑海 涛)

作者: 姚娟杜庚扎布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