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疗程。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结合针灸加手法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感染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4。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9。...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加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疗程。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抗感染结合针灸加手法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感染疗法,观察两组的疗效、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4.7%,对照组治愈率70.3%,经卡方方检验,χ 2 =4.6,P<0.05,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9.2%,经卡方检验,χ 2 =4.3,P<0.05,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在两组治愈患者中,通过对疗程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治愈患者的疗程短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加手法对急性乳腺炎的治疗优于单纯抗感染疗法。

关键词 针灸 手法 抗感染 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又俗称奶疖,多见于哺乳期的初产妇,是一种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期表现为乳头皲裂、疼痛,哺乳时疼痛加剧,以致产妇惧怕或拒绝哺乳,而出现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不适或有积乳的块物。局部可以出现红、肿、疼痛、压痛或痛性肿快。感染严重者,炎性肿块增大,可有波动感,并可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全身表现有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等。其治疗方法以抗感染为主,我科近10年来采用抗感染的同时用针灸加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例患者均为女性,均发病一周以内来就诊,年龄最小22岁,最大37岁,平均年龄27岁,气滞热壅型22例(29.3%),热毒炽热型35例(46.7%),正虚毒恋型18例(24%),接诊时病程最短1天,最长5天,平均2.5天。将75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乳痈诊断标准。(1)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化脓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应指感。(2)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3)患者腋下可有核肿大疼痛。(4)患者多数为哺乳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5)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 乳汁郁积、乳房胀痛不适74例(98.7%),局部出现红、肿61例(81.3%),寒战、高热、白细胞增高67例(89.3%),腋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压痛56例(74.7%),乳头皲裂、疼痛32例(42.7%)。

1.4 治疗方法 75例患者均采用青霉素640万U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滴,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先锋霉素V4g,每日1次,治疗组再用针刺加手法治疗,取穴:肩井、内关、足三里,用30 # 1.5寸毫针,皮肤常规消毒后肩井直刺0.5寸,慎不可深刺,内关、足三里直刺0.8寸,得气后用泻法,留针20min,针刺后采用揉法在肿块周围按揉20min,每日1次。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乳痈疗效标准。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失。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未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

2.2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治愈36例,治愈率94.7%,对照组治愈26例,治愈率70.3%,经卡方检验,χ 2 =4.6,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9.2%,经卡方检验,χ 2 =4.3,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针灸可提高乳痈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见表1)。在治愈患者中,3天之内治愈,治疗组28例(77.8%),对照组11例(42.3%),经卡方检验,χ 2 =8.1,P<0.05,差异有显著性。5天之内治愈,治疗组34例(94.5%),对照组20例(76.9%),经卡方检验,χ 2 =4.1,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的疗程短于对照组(见表2)。综上所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属中医“乳痈”之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乳头皮肤的破损处入侵或通过乳腺导管开口,上行到乳腺小叶,在扩散到乳房间质,再加上产后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也为感染创造了条件,免疫力良好者,病变可以停留在轻度炎症或蜂窝织炎期,可以自行吸收。免疫力差者,易致感染扩散,形成脓肿,甚至脓毒血症。多数为哺乳期初产妇罹患急性乳腺炎。不同部位的脓肿表现也不尽相同。浅表的脓肿可以自行穿破,深部的脓肿常无波动感,脓肿可深入到乳房后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未给予引流的脓肿可以进入不同的腺叶间,穿破叶间结缔组织间隙,形成哑铃状脓肿或多发性脓肿。乳腺大导管受累者,可出现脓性乳汁或乳瘘。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恣食厚味,胃经积热;或忧思恼怒,肝气郁积;或因乳头破裂,外邪火毒侵入乳房,致使脉络阻塞,排乳不畅,火毒与积乳互侵,而结肿成痈。采用青霉素静滴可有效地控制炎症的发展,以防止局部形成脓肿,甚至脓毒血症。针灸治疗本病有良好的疗效,以清热散结,疏肝解郁为治则。肩井系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和阳维的交会穴,故针之可通调诸经之经气,以发挥其清热散结、消肿止痛之功能。内关是手厥阴之络穴通阴维脉,可宣泄厥阴壅滞,宽胸理气,消患部气血之阻遏。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穴,刺之可通调阳明之气以泻胃火,诸穴合用可起到软坚散结之功效,同时针灸也可调整人体的防御能力,起到抗病的作用。再配合以手法在肿块周围按揉可改善乳房局部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通畅,局部不充血,肿胀易消退,炎症也得到控制。同时局部的按摩也可促进乳汁的排出,肿块消退。本疗法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及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单位:201200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26)

(编辑海 涛)

作者: 宋燕文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