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方法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雄激素(T)、泌乳素(PRL)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B组(观察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mg,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 2 )、孕激素(P)、雄激素(T)、泌乳素(PRL)水平;查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痛症状消失。平均血红蛋白上升。用药3个月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甲基睾丸素 子宫肌瘤
     
  Clinical study of mifepristone with or without methyltesto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eiomyoma  

  Hu Nanying
    
  Maan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Anhui24301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mifepristone with or without methyltesto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leiomyomas.Methods 48patients with leiomyomas were divided into2groups randomly.Group A(24cases)received mifepristone12.5mg per day;Group B(24cases)received mifepristone12.5mg per day combined with methyltestosterone5mg per day from the first day of menstrual cycle for three months.Uterine and Leiomyoma size were measured by B ultrasound;FSH,LH,E 2 ,P,T and PRL levels,hemoglobin and liver renal function were all measured.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in the2groups with amenorrhea,dysmenorrhea and low abdominal pain disappeared.The hemoglobin level elevated.After12weeks of treatment,the uterus and leiomyoma sizes in2groups both reduced,but those in group B reduced less significantly(P<0.01).Conclusion Both mifepristone and mifepristone combined with methyltestosterone show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leiomyoma,but mifepristone combined with methyltestosˉterone is more suitable.
   
  Key words mifepristone methyltestosterone uterine leiomyoma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我院2000年7月~2003年6月用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与单用米非司酮对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28~50岁,平均39.6岁。符合以下标准,(1)经妇科检查及B超证实的子宫肌瘤,有一个或多个瘤体患者。(2)有明显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贫血症状,或有痛经、非经期下腹坠、胀痛症状。(3)无使用米非司酮和甲基睾丸素禁忌证。(4)无子宫、附件的其它肿瘤。(5)3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6)自然接受药物治疗。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两组,每组24例。
   
  1.2 方法 A组(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睡前冷开水吞服,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B组(观察组):米非司酮服法同上,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mg,从月经周期第1天开始,连服3个月。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及妇科检查;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抽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 2 )、孕激素(P)、雄激素(T)、泌乳素(PRL);查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并记录服药期间副反应。用药一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子宫及肌瘤体积按公式计算:子宫或肌瘤体积(cm 3 )=0.523abc,公式中a、b、c分别代表子宫或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子宫或肌瘤体积缩小百分比=(1-a 3 b 3 c 3 /a 0 b 0 c 0 )×100%,公式中a 0 b 0 c 0 分别代表治疗前的子宫或肌瘤三维半径,a 3 、b 3 、c 3 分别代表治疗3个月后子宫或肌瘤的三维半径。对于多发性肌瘤,计算最大肌瘤的体积作为代表性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ˉx±s表示所测数据,行t检验或χ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 见表1。48例患者在服药后1个月均出现闭经;17例痛经、非经期下腹痛症状渐渐消失;22例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由平均99g/L上升到114g/L;有4例患者服药早期出现轻度恶心,继续服药后症状自然消失;2例患者出现潮热、多汗等轻微绝经症状。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未发现明显体重增加、色素沉着及低血压等副反应。从表1可以看出,服药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明显缩小,B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更加明显,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血清激素水平变化 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用药后FSH、LH、E 2 、P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PRL、T值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A组与B组间各项激素水平变化无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变化情况 (略)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略)
  
  2.3 随访 用药一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47例患者在停药后28~60天月经来源,B组1例患者50岁,服药后闭经,停经后半年月经未复潮。27例肌瘤无明显增大,有效率56.25%;21例肌瘤有不同程度增大,其年龄均<45岁。

  3 讨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受到国内外学者许多关注,1993年Murphy等 [1]  首次报道了口服米非司酮,连服3个月可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国内学者相继对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进行了观察 [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尚不清楚。王惠群等 [3]  报道,服用米非司酮后子宫肌瘤的孕激素受体(PR)明显减少,同时雌激素受体(ER)随之减少,血清P、E 2 维持在卵泡期较低水平,从而使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效应明显降低,导致肌瘤体积缩小。本资料亦显示用药后雌孕激素水平较用药前降低,处于卵泡期较低水平。孙梅等 [4]  报道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后,肌瘤及子宫体肌组织中PRmRNA及PR蛋白均显著下降,提示米非司酮不仅可能通过与P相似的结构竞争PR,同时还可抑制PR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使靶组织中PR含量降低。杨幼林等 [5]  报道,米非司酮抑制肌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该药物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之一。使用米非司酮后子宫及子宫平滑肌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下降 [6]  ;在组织的肌瘤细胞超微结构上出现缺氧性的变性或坏死,肌瘤组织的血管腔缩小,内皮细胞萎缩变性 [7]  。雄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萎缩,直接作用于子宫使肌层及血管的平滑肌收缩,减少子宫的出血。
   
  本文以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结果都使子宫及肌瘤缩小。单纯使用米非司酮组治疗者,子宫缩小31.69%,肌瘤缩小41.64%;配伍甲基睾丸素组,子宫缩小47.61%,肌瘤缩小52.49%。治疗前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较单纯抗孕激素治疗疗效更佳,是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比较理想的方案。
   
  药物治疗子宫肌瘤存在停药后复发的缺点,故不能替代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能明显缩小肌瘤体积,并纠正贫血,减轻盆腔充血等特点,故适用于患有子宫肌瘤未生育、行术前准备尤其是对于严重贫血不能马上手术、近绝经年龄及有外科手术禁忌证的子宫肌瘤患者。

  参考文献
    
  1 Murphy AA,Kettle LM,Moral AJ,et al.Regression of uterine Leiomyˉoma in response to the antiprogesteron RU486.J Clin Endarinol Metab,1993,76:513.
   
  2 杨幼林,郑淑蓉,李克敏,等.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10):624.
   
  3 王惠群,靳家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2):79.
   
  4 孙梅,朱国章,周丽蓉,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4):227.
   
  5 杨幼林,郑淑蓉,张志文,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1):38.

  6 李卫平,严隽鸿,林其德,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30.
   
  7 喇端端,吴步初,季晓琼,等.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95.
    
  (收稿日期:2004-05-17)

  (编辑李 木)

  作者单位:243011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胡南英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