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粘连性肠梗阻误诊结肠癌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诊断: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诊断:(1)结肠癌。(2)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CT检查诊断:结肠癌。...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反复腹痛、腹胀15年,加重7天而入院,伴便秘、腹泻交替,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无呕吐。3个月前曾入院治疗,病情好转而出院。查体见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15年前曾有肠切除术。立卧位腹平片(图1):结肠肝曲、脾曲及横结肠显著扩大、胀气,上、中腹有多个液—气平面,直肠、乙状结肠内未见积气影。诊断: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碘剂灌肠检查(图2):造影剂通过直肠顺利,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段受阻,梗阻端与正常肠壁逐渐移行变细,呈“鸟嘴状”,偏心,部分造影剂通过狭窄处达近端结肠,且明显扩张。诊断:(1)结肠癌;(2)结肠不完全性肠梗阻。CT检查(图3):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段膀胱左后方及外侧方肠管管壁有不规则轻度增厚,肠腔变窄,膀胱左后壁与肠壁间脂肪间隙消失。CT检查诊断:结肠癌。手术探查:乙状结肠及升结肠高度扩张,左侧卵巢有一约5cm×4cm×3cm灰黑色肿块,有完整包膜,与周围肠管及侧腹壁有四根粘连带,粘连带横跨压迫乙状结肠末段,予松解粘连带,切除左侧卵巢肿块。送检肿块病理诊断:脂质细胞瘤。临床出院诊断:(1)左卵巢脂质细胞瘤;(2)粘连性肠梗阻。
   
  2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粘连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由于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婴幼儿多见;后者是因腹腔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刺激腹膜所致。而临床所见又以手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多,约占80%,为腹部手术导致腹腔纤维素渗出,继而纤维素融合与肠管粘连,而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机理如下:(1)肠袢间紧密粘连成团或固定于腹壁,使腹腔变窄或影响了肠管的蠕动和扩张。(2)肠袢又因粘连牵扯扭折成锐角导致肠管狭窄引起梗阻。(3)纤维素形成带状物压迫肠管或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的环孔间发生内疝。(4)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而致肠梗阻。粘连情况有广泛性和局限性两种。前者一般腹痛发作频繁,但程度较轻,表现为慢性腹痛,不易发生绞窄;后者多表现为带状形式,本病例即为该形式。带状粘连可长期无症状而突然发作,腹痛较重,一旦发生即易形成扭转、内疝等闭袢性绞窄性肠梗阻 [1]  。

  图1(略)

  图2(略)

  图3(略)
   
  回顾分析本例粘连带附着于左侧卵巢肿瘤与侧腹壁间,直接压迫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致肠管狭窄,该部位又为直肠癌好发部位,结合碘剂灌肠呈“鸟嘴状”狭窄,CT发现膀胱左后壁与肠壁间脂肪间隙消失,所以极易误诊为发生于该处的直肠癌。误诊原因主要在于忽视患者15年前曾行腹部手术,且诉长期腹痛腹胀这一重要病史,回顾碘剂灌肠狭窄移行段边缘尚光滑,不同于结肠癌的凹凸不平。另一方面对肠管带状粘连压迫造成梗阻认识不深而进一步导致误诊。本文旨在给各位同道在遇到类似案例时提供诊断与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 谢志征,殷凤峙,林道平.外科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

  (收稿日期:2004-06-17)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51810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吕永革 杨茂洪 侯 瑜 罗帝林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