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A期

止血敏在临床应用中产生变色原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止血敏(2,5-二羟基苯磺酸二乙胺盐),我国上世纪60年代试制成功,早就用于临床,对增加血小板、增加血小板机能及血小板粘合力,缩短凝血时间有较好的作用。1止血敏在临床应用中产生变色反应我院在临床上应用止血敏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变色反应,造成临床治疗中断、停药,延误病人的治疗。为此笔者根据止血敏的结构及......

点击显示 收起

  止血敏(2,5-二羟基苯磺酸二乙胺盐),我国上世纪60年代试制成功,早就用于临床,对增加血小板、增加血小板机能及血小板粘合力,缩短凝血时间有较好的作用。

        1 止血敏在临床应用中产生变色反应
   
  我院在临床上应用止血敏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变色反应,造成临床治疗中断、停药,延误病人的治疗。为此笔者根据止血敏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止血敏在临床上应用不慎,遇到了碱性物质而引起临床应用中产生变色反应,其变色机理是止血敏的结构受到 破坏,放出二乙胺臭,生成醌式结构,导致临床上的变色反应,见图1:
     
  止血敏在临床上应用配伍时,发现pH值的大小与变色反应有直接内在联系,实验表明:止血敏注射液与等渗氯化钠按常用量1000mg/500ml混合后pH值在5.5时没有变色反应,当加入不同数量的0.1mol/L NaHCO 3 时,pH值逐渐升高到6.7时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变色反应,其含量为每毫升溶液中含有2mg止血敏与10PPM的微量碱性物质混合即有变色反应,见表1。
      
  图1 变色反应反应式(略)
   
  表1 止血敏与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变色反应情况(略)
     
  由表1可进一步证实pH越高,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因此,止血敏的变色反应与药物浓度、环境温度、pH值都成正比例反应。
   
  为了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与碱性药物和止血敏注射液混合引起变色反应,笔者查阅了很多药物 配伍资料 [1,2]  及沈阳药学院与沈阳部队总医院合编104种“注射液物理化学配伍禁忌表”,有7种碱性药物与止血敏无配伍变化。对此笔者进一步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止血敏注射液与7种碱性药物混合后pH值均超过7.0,结果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变色反应,见表2。

  表2 止血敏与碱性药物混合后的变色反应情况(略)
   
  根据7种碱性药物与止血敏配伍变色反应的结果,笔者基本上可以确认是临床上经常产生变色反应的主要原 因。为此原104种“注射液物化学本伍禁忌表”中止血敏项下应给予修正,见表3,确保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

  表3 止血敏与下列各药物配伍禁忌修正(略)

  用临床疗效学观点分析,凡是药物产生变色反应,药物本身起了化学变化,原有药物的结构已发生了改变,失去原有药物的性质,也失去了临床上的疗效价值,为此笔者对变色后的止血敏再次作了疗效价值的实验:用毛细血管法兔子的出凝血时间的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正常兔子出凝血时间为3min20s,注射未变色的止血敏注射液的出凝血时间为1min30s,而注射变色后的止血敏注射液,兔子的出凝血时间为3min40s,初步表明变色后的止血敏无明显的止血效能。
   
  2 讨论

  (1)止血敏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pH值的大小是变色的重要因素,应严格掌握pH值,实验表明pH值不得超过 6.7,最好pH值为5.5左右。(2)凡是pH值偏高的碱性药物,不得与止血敏注射液混合,特别是pH值超过7.0以上的药物容易在临床应用中产生变色反应,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3)临床上发现止血敏注射液在滴注中有变色反应的应立即停药,变色后的止血敏经实验表明无临床疗效价值,防止延误病人的治疗时间。(4)止血敏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凡是直接与止血敏接触的各种容器、输液皮条、注射器等严禁有微量的碱性物质混入,防止变色反应。

  参考文献
    
  1 南京药学院主编.药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2.2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9.
    
  (收稿日期:2004-05-31)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226200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作者: 陆 庆 吴玉林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