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B期

中药治疗癔病性晕厥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神经症是临床的常见症状,癔病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治疗上以心理暗示、心理辅导为主。癔病在中医范畴中属于郁证、脏燥,笔者以纯中药治疗本病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详细报告1例如下。患者自诉近年工作繁忙,伏案备课及教学时间延长,加上家庭矛盾增多,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头晕、心慌、失眠、四肢乏力、喜咳粘痰等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神经症是临床的常见症状,癔病是其中较严重的一种,治疗上以心理暗示、心理辅导为主。癔病在中医范畴中属于郁证、脏燥,笔者以纯中药治疗本病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详细报告1例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教师。于2003年12月25日就诊。主诉:反复晕倒不省人事2个月。患者自诉近年工作繁忙,伏案备课及教学时间延长,加上家庭矛盾增多,自2003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头晕、心慌、失眠、四肢乏力、喜咳粘痰等症状,近2个月加重并出现3次晕厥,每次持续1~3min后苏醒,无恶心呕吐、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否认有头部外伤史。头颅CT扫描、脑电图、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经颅多普勒、心肺颈椎X线、血糖等检查未见异常。曾在外院诊为“癫痫”,服药后未见好转。PE:血压122/78mmHg,心率92次/min。神志清醒,言语顺利,头昏,无发热,消瘦,头痛,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腹未见异常。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腻白,脉弦略数。神经系统检查:无复视、饮水呛咳、口眼涡斜、失语等。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深浅感觉等正常。双上肢轻度动作性震颤,闭目难立征(±),余病理征阴性。再次询问患者家属,述患者近二年工作压力重,近一年来精神较紧张,常自语或大声叱责家人,自言屋窄欲外出。3次晕倒都有家人或朋友在旁边,倒下皆见外伤,发作时无牙关紧闭、手足抽搐、二便失禁等,醒后又可如往常一样交谈。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临床及实验检查,诊断为癔病。中医属郁证致厥,证属肝气郁结、痰扰心神。治疗上宜疏肝解郁、祛痰安神。结予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药物:柴胡10g,郁金15g,枳实12g,川芎10g,香附12g,白芍18g,生麦芽10g,浮小麦20g,炙甘草15g,大枣5枚,五味子10g,龙骨30g,酸枣仁18g,法半夏8g,远志10g。每日煎服1剂,煎2次,混合后分2次口服。嘱自我调节心理。7日后复诊,诉心悸心慌减轻,心情较前平静,能自坐于家中,未再出现晕倒,痰减,唯口干,睡眠较前好转但仍较难入睡。舌稍红,苔薄腻白,脉弦滑细。上方去法半夏加百合15g,灯芯4g治疗。2周后再诊,晕厥、心慌消失,睡眠逐渐正常,手足有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稍弦。已回校工作。嘱服中成药逍遥丸善后。随访5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癔病在西医多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百忧解、赛乐特等药治疗,但疗效较差、易复发、副作用大。癔病属中医中的郁证范畴,在古代医籍中早有记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治疗的5例患者都有明确的发病病因、病史,并多次出现晕厥,排除其它病变之后诊断为癔病性晕厥,本文介绍的病例较为典型。诊治的病例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检查,确诊为郁证致厥;其病机为肝气郁结,气结而痰生,痰浊上扰心窍而致晕厥。治疗上疏肝、祛痰、养心并用,方取柴胡疏肝散能疏肝理气解郁以治本,法半夏、枳实、远志祛痰浊治其标,配合甘麦大枣汤安神养心为佐,取得较好药效,且副作用少,未见复发,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单位:522000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7) (编辑新 竹) 

作者: 卢灿辉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