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A期

亚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临床进展快,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后遗症严重,给国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进行脑保护、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残率,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43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0例与常规治疗组23例临床......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临床进展快,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死亡率高,存活者后遗症严重,给国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进行脑保护、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残率,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43例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0例与常规治疗组23例临床资料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治疗患者,有肢体瘫痪且瘫痪肢体肌力在0~3级,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基本配合查体。发病年龄在38~82岁,首次头CT片除外出血或提示一侧脑沟消失、脑组织饱满;3天之内复查头颅CT示大脑中动脉闭塞,梗塞直径≥4.6cm,梗死面积≥20cm 2 ,排除脑干及小脑梗塞、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分组 将43例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治疗组):20例,平均年龄(63.2±5.96)岁,男12例,女8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62.7±8.25)岁,男13例,女10例。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活血化瘀、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有意识障碍者给予脱水及开窍醒脑,合并感染者给予消炎,高血脂者给予降脂,血压特别高者适当降压。病情不进展稳定后给予肢体、言语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根据CT扫描图像定位,将半导体探头置于头颅病灶侧固定,温度设置在10℃,电脑恒温控制,持续干预治疗72h。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第7天、14天、30天进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第30天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判定临床疗效及预后。

    1.4.2 血清中NO、SOD、NSE的测定 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即刻及第7天、第14天清晨空腹采静脉血2ml,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的含量,采用黄嘌呤酶法测定血清中SOD的活力,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放免分析测定NSE的活力。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评分 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时及第7天NIHSS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30天NIHSS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第30天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16.27、40.22±17.09,差异有显著性(P<0.05)。

  表1 入院时、第7天、第14天、第30天NIHSS神经功能评分 (略)

  2.2 实验室检查

    2.2.1 血清NSE浓度的变化 入院时两组血清NSE的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7天、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入院时、第7天、第14天血清NSE浓度 (略)

    2.2.2 血清SOD活力的变化 入院时两组血清SOD的活力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7天、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入院时、第7天、第14天血清SOD活力 (略)

  2.3 血清NO含量的变化 入院时两组血清NO的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第7天、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入院时、第7天、第14天血清NO含量 (略)

  2.4 其他 两组治疗后呼吸、脉搏、血钾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5。

    表5 治疗后呼吸、脉搏、血钾等变化 (略)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尤其是大面积脑梗塞,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死亡率高,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国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进行脑保护、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是治疗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脑缺血早期给予亚低温(32℃~34℃)治疗,可明显减轻脑缺血的病理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是通过多环节和多途径来实现的,过去实验和临床研究普遍采用全身亚低温治疗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全身不良反应。近年来,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临床上抢救“半暗带”是脑保护的主要目标 [1]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证明了局部亚低温有保护大面积脑梗塞周围半暗带脑组织的功能,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国内研究发现亚低温技术可以改善重症脑梗塞的神经功能,起到保护缺血神经的作用 [2~4]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了局部亚低温可明显改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血清中NSE水平能反映脑损伤的程度 [5]  ,本组资料表明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NSE浓度均高于正常值,说明脑梗塞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受损死亡。实验中还发现治疗组第7天、第14天血清NSE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从而说明了亚低温对缺血神经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SOD活力低于正常值,血清NO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大面积脑梗塞后机体SOD被大量消耗,自由基产生增多,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并且高水平的NO参与了脑梗塞的发生、发展过程,加重患者的病情。并且由本实验还发现亚低温治疗组第7天、第14天血清中SOD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NO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亚低温治疗能增强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自由基产生,抑制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增加,改善脑微循环,维护脑组织营养代谢。本资料表明,头颅局部亚低温对缺血神经元多渠道、多环节的保护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且无明显副作用,并无冻伤发生,使用安全,易与其他治疗联合应用。

    因此,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有脑保护作用;增强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自由基产生,抑制脑损伤后内源性有害因子的增加,改善脑微循环,维护脑组织营养代谢;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无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Ginsber MD.Adventur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Brain Ischemia:Penumbre,Gene Expression,Neuroprotection:The2002Thomas Willis Lecture.Stroke,2003,34:214-223.

    2 杜秦川,马瑞莲,王利民.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塞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01,23(5):265-266.

    3 张均.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塞的疗效观察.卒中与神经疾病,1999,6(3):140-141.

    4 曹绪政,兰杰,等.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中 华实用医学,2002,4(18):1-3.

    5 Martens P,Raabe A,Johnsson P.Serum S-100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for predictor of regarining consciousness after grobal cerebralisˉchemia.Stroke,1998,29:2363.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收稿日期:2004-09-20) (编辑刘 静) 

作者: 牛晓立 李丽 付铁娟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