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A期

青霉素血清病型过敏性反应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青霉素所致过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临床时有发现,但青霉素致血清病型过敏反应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也难于鉴别。在青霉素皮肤试验显示阴性后,随即执行医嘱: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800万U,每天门诊静脉滴注治疗1次。因为患者左手受伤包扎,故静脉滴注治疗均在右手进行,输液完毕后无不良反应。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诉右手背及......

点击显示 收起

  青霉素所致过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临床时有发现,但青霉素致血清病型过敏反应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也难于鉴别。笔者近来遇到1例,现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2岁,因左手掌外伤来我院外科就诊,在完成止血与清创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在青霉素皮肤试验显示阴性后,随即执行医嘱: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800万U,每天门诊静脉滴注治疗1次;因为患者左手受伤包扎,故静脉滴注治疗均在右手进行,输液完毕后无不良反应。连续治疗7天后患者诉右手背及右上肢疼痛,检查发现给予静脉注射的右手背红肿发烫,压之疼痛,拟诊为静脉炎,逐更换静脉注射部位,改在左脚背继续静脉滴注青霉素。次日患者左足背也出现红、肿、热、痛等上述症状,测量体温38.5℃,检测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静脉炎证据不足,外科考虑为丹毒,更换注射部位于右足背,继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第2天患者右足背又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考虑为青霉素血清病型过敏反应,随即停用青霉素静脉滴注,而改用利复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症状逐渐消失,1周后痊愈。

    2 讨论

  青霉素是一种杀菌力强、毒性小、应用广的抗生素,普遍应用于临床。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1]  。目前认为青霉素过敏是由青霉素中的高分子杂质———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素聚合物及聚合物蛋白结合物等所致,它们都具有青霉素过敏反应抗原主要决定簇———青霉噻唑基团 [2,3]  。青霉素进入机体后,青霉噻唑基团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血清病型反应就是其中一种 [4]  。

    青霉素血清病型反应临床上少见,一般于用药后7~12天内发生,临床表现和血清病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荨麻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本例患者就是在青霉素应用第7天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反应,由于症状不很典型,起初曾疑为静脉炎、丹毒等,最后考虑为青霉素血清病型过敏反应,停用青霉素后症状缓解。该病例告知我们,在应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7天后,一旦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及发热、关节肿痛、皮肤发痒、寻荨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腹痛等,应考虑到青霉素血清病型反应,并立即停用青霉素。

  参考文献

    1 张承耀.近代临床药物研究进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167.

    2 辛殊云.青霉素过敏反应236例分析.广西医学,1996,18(3): 313.

    3 斯崇文.青霉素皮试阳性,而口服青霉素类制剂无过敏反应者能否肌注或静滴青霉素.中华内科杂志,1996,35(5):294.

    4 刘英,孙德云,蒲建繁,等.半合成青霉素及头孢类药过敏试验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6,11(11):36.    

  作者单位:210024南京江苏省老年医院 

    (收稿日期:2004-07-24)

    (编辑李 欣) 

作者: 卢虹 黄厚娟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