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

腹泻致巨型乙状结肠扭转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因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6d于200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加剧时难以忍受,伴有腹泻,8~10次/d,为水样。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腹泻缓解。术中见:腹腔内有约200m1渗液,乙状结肠高度肿胀、扩张,肠壁呈紫色,在距直肠约5cm处乙状结肠呈顺时针扭转约450......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因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6d于2004年3月31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加剧时难以忍受,伴有腹泻,8~10次/d,为水样。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腹泻缓解;于3月29日开始出现肛门停止排气、腹胀,有时有少许粘液样便排出,有恶心、呕吐。门诊以“肠梗阻原因待查”收治入院。入院查体:T38.4℃,P92次/min,BP96/68mmHg,急性痛苦面容。腹部隆起,肋下未及肝脾,全腹均有压痛,轻度反跳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明显减弱。辅助检查示:
血常规:Hb12.5g/L,WBC11×10 9 /L,N88%,L12%,电解质:K + 2.55mmol/L,Na + 135mmol/L,C1 - 96mmol/L,Ca 2+  1.83mmol/L;X线示: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示:肠腔积气伴腹腔内多个液平面;B超示:肠腔积气,肠管扩张。入院诊断:(1)低位性肠梗阻;(2)电解质紊乱。入院后予以留置胃管、肛管行胃肠减压,同时行补液、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禁食等保守治疗措施,症状无缓解,且腹痛加剧。于4月1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破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约200m1渗液,乙状结肠高度肿胀、扩张,肠壁呈紫色,在距直肠约5cm处乙状结肠呈顺时针扭转约450°;予以逆时针方向松解扭转的乙状结肠,松解后见:乙状结肠扩张消失,肿胀也明显减退,肠壁颜色逐渐恢复正常;乙状结肠系膜无短缩,但见乙状结肠除水肿外,肠壁明显肥厚,肠腔增大,为巨型乙状结肠。予以行巨型乙状结肠切除、结肠造瘘术。术后予以禁食、补液、抗炎、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治疗,于术后第8天临床治愈出院。

    2 讨论

  乙状结肠扭转在结肠扭转中并非少见,且所占比例在75%以上,但以有便秘史的老年人多见。在以往的文献报道和资料中都认为造成乙状结肠扭转病因有以下3个方面:(1)乙状结肠过长;(2)乙状结肠系膜基底部收缩;(3)肠内的重量增加和外力的推动增强。本例患者既往无便秘史,且在出现肠梗阻前有腹泻病史。入院的辅助检查提示电解质失衡,为低血钾症;从前面引起乙状结肠扭转的病因来看,本例患者出现乙状结肠扭转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分析本例乙状结肠扭转的原因有以下2种:(1)腹泻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钾,导致低钾性肠麻痹,肠蠕动的动力学发生改变,而出现乙状结肠扭转;(2)患者为巨型乙状结肠,因长期腹泻后导致降结肠、乙状结肠的重量发生了改变,出现乙状结肠扭转。因此,虽然乙状结肠扭转在结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中并不少见,但因腹泻导致的乙状结肠扭转而出现的肠梗阻却非常罕见,亦无文献报道及资料记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及时准确地诊断,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单位:310023浙江杭州73021部队医院外科 

  (收稿日期:2004-08-03) (编辑海 霞)

作者: 谭永忠 何志江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