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B期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7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黄褐斑,也称“肝斑”,属现代医学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于面部的皮肤黑色素病变,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影响容颜和身心健康。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7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基本方:柴胡、甘草、桃仁、枳壳、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桔梗、红花、牛膝、白芷、白僵蚕。2治疗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褐斑,也称“肝斑”,属现代医学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是一种常见于面部的皮肤黑色素病变,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影响容颜和身心健康。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7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大48岁,最小2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均具程度不同的经行不畅,黯滞有块,或经前双乳及少腹胀痛,或烦躁易怒。有一半患者服用过VitC、VitE而未有效。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甘草、桃仁、枳壳、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桔梗、红花、牛膝、白芷、白僵蚕。上方每日1剂,水煎日分2次服,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月评定疗效。避日光暴晒,保持充足的睡眠,调情志,忌服避孕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皮损基本消退或皮损面积缩小80%以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或变淡或面积缩小60%~80%,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皮损部分消退,面积缩小20%~60%,伴随症状减轻;无效:颜色无变化或稍转淡,面积缩小<20%,伴随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痊愈29例,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9%。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个体。面部起褐色斑片5年。以额、鼻、颧颊部黄褐色斑片明显,用肥皂、洗面奶洗脸后面部发痒。近1年来月经淋漓不净,持续半月,量少色暗,心情抑郁。大便3~5日1行。1周前曾服滋补肝肾方药7剂,无效,并感面部肿胀。查其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辨证为肝郁气滞血瘀。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桃仁、枳壳、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桔梗、白僵蚕、牛膝各10g,炙甘草、蝉衣各6g,生熟地各20g。7剂后面部肿胀明显消退,额部色斑明显变淡,上方随证加减治疗1个月,色斑完全消退,面部光滑红润,伴随诸证消失。
    
  4 讨论
    
  黄褐斑是一种后天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发病原因诸多,目前尚未完全明了。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人体酪氨酸—酪氨酸酶系列生化反应加剧,色素形成增多。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因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脉瘀滞,精气不能上荣于面所致。因而使用血府逐瘀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消斑。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活血化瘀而养血,现代医学认为酪氨酸酶是皮肤黑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控制其活力即可控制黑素形成,而活血化瘀的中药能够增快体内血液循环,可明显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有祛斑美容作用;柴胡、枳壳行气和血而疏肝;白芷,《本草纲目》谓其“去面疵瘢……头面皮肤风痹燥痒。”“达阳明阳气,去面黑。”据报道白芷能显著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1] ;白僵蚕,《神农本草经》谓之“灭黑,令人面色好。”《本草经疏》:“……去皮肤诸风,故能灭黑及诸疮瘢痕也。”;桔梗具有强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2] ,并开肺气,载药上行,和枳壳升降上焦之气,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而诸证自除。
    
  参考文献
    
  1 姜兆俊,耿立东.退斑汤治疗黄褐斑6例报告.山东中医杂志,1988,7(6):29.

     2 弓晓杰.桔梗中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研究.中成药,2004,27(4):257-258.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襄樊医院(襄樊市中心医院)

  (收稿日期:2004-10-18) (编辑新 竹)

作者: 王晓翠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