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5期

交流技巧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交流技巧被应用到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在评估患者的过程中,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以及在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等过程中,都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1治疗性沟通治疗性沟通是通过信息交流帮助人们应激,调整适应,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一种技巧。治疗性沟通的双方分别是护士和......

点击显示 收起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交流技巧被应用到整体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在评估患者的过程中,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以及在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等过程中,都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1 治疗性沟通

    治疗性沟通是通过信息交流帮助人们应激,调整适应,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一种技巧。其重点在于帮助服务对象进行身心的调适,以促进健康的恢复和维持。治疗性沟通的双方分别是护士和患者。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目的:(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收集有关资料,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3)提供健康知识,促进建立健康信念,采取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照顾和保健能力。(4)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2 一般情况下与患者的交流

    2.1 真诚对待患者 只有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2.2 倾听患者的谈话 在交谈的过程中应仔细倾听患者的诉说,不轻易打断患者的陈述。

    2.3 保护患者的隐私,谈话内容保密 谈话内容涉及患者的隐私,不要传播给与其治疗和护理无关的医务人员,更不能当笑料或趣闻四处播散。

    2.4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他们的感受 由于受年龄、阅历和生活视野所限,我们亲身体验、亲眼所见的事物总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靠“移情”来补偿。护士应从患者的角色出发,用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用别人的心来体会世界,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善待他们。

    2.5 对患者的需要及时做出反应 如患者诉说某处疼痛,护士应立即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并给予及时处理,不能因有其他事情而怠慢,随时让患者感到他被关心着,他的需要被医务人员所重视。

    2.6 给患者提供信息,解答患者的疑问 在向患者提供信息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用或少用医学专业术语。在进行健康教育前,应先评估患者的现有的相关知识水平、接收能力等,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

    3 特殊情况下与患者的交流

    3.1 与愤怒的患者进行交流 在护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非常愤怒的患者。他们大声喊叫,无端地指责护士和医师,甚至摔东西。遇到这种情况,护士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应该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分析患者愤怒的原因,安抚患者,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

    3.2 与抑郁的患者进行交流 护士与这类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语速要慢,句子要简短,必要时可多重复几次,对患者的反应及时给予回应,让患者感到温暖和被关注。

    3.3 与悲哀的患者进行交流 应鼓励患者倾诉悲哀的原因,当患者哭泣时,护士可静静地陪伴在患者的身旁,递上一条毛巾、一杯水,或轻轻触摸患者的肩部、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以安慰。

    3.4 与不断抱怨的患者进行交流 护士应允许他们的抱怨,认真倾听患者的意见,对患者合理的要求应给予满足,不合理的应耐心解释。

    3.5 与病情严重者进行交流 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护士与之谈话要简短,要观察病情变化。对意识不清者,可以一句话反复交谈,强化刺激。对昏迷者,触摸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法,无论他是否感知到,都应反复、不断地试图与其交流。

    3.6 与感知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交流 感知觉能力下降或丧失会影响交流能力。视力下降会影响患者对对方身体语言的感知,所以护士进病房时要通报姓名。给患者做任何操作前,都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对他们应避免或少用非语言表达方式。听力下降的患者,护士应轻轻触摸患者,让他知道你的到来,交谈时要靠近,略提高声音,必要时贴近患者外耳。总的来说,交流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必需手段。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护士应通过有效的交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和保持。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153000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医院

作者: 吴 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