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5期

纳洛酮协助抢救新生儿休克42例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2001年5月~2003年6月期间应用纳洛酮协助抢救新生儿休克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5月共收治休克新生儿84例,均符合新生儿休克诊断标准[1],年龄为出生后20min~28天,随机分成两组。轻度休克6例,中度休克22例,重度休克14例。其中心源性休克11例,感染性休克13例,低血容量休克1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2001年5月~2003年6月期间应用纳洛酮协助抢救新生儿休克4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1年5月共收治休克新生儿84例,均符合新生儿休克诊断标准 [1] ,年龄为出生后20min~28天,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轻度休克6例,中度休克22例,重度休克14例;其中心源性休克11例,感染性休克13例,低血容量休克18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轻度休克8例,中度休克21例,重度休克13例;其中心源性休克13例,感染性休克10例,低血容量休克19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病因治疗,纠酸扩容,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防治感染,及时补充纤维结合蛋白,呼吸支持治疗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一般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用,剂量为0.05~0.10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30~40min重复应用,也可改为0.03~0.05mg/(kg·h),静脉滴注,持续4~6h。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略)

    2.2 统计学分析 (1)两组纠正休克时间比较,t′=4.08,t′ 0.05 =2.03,由于t′>t′ 0.05 ,故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纠止休克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2)两组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例数比较,χ 2 =4.47,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合并MOF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两组死亡数比较,χ 2 =3.92,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死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新生儿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器官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新生儿休克常见心源性、感染性和低血容量性三类,分别由窒息、硬肿低体温、严重感染和急性失血等因素所致,临床多见,且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有效抢救,死亡率高达50%。根据研究结果 [2] ,新生儿休克血浆中β-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休克程度成正比。β-内啡肽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抑制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减弱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作用。而纳洛酮是吗啡类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拮抗内源性β-内啡肽介导的休克,使血压上升,从而纠正休克。近2年来,我院在新生儿的抢救中,经纠酸扩容后及早应用纳洛酮联合血管活性药物,取得了显著疗效,使纠正休克所需时间明显缩短,从而及早改善全身脏器的供血及供氧,减少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损害,使MOF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纳洛酮协助抢救新生儿休克疗效好,且临床应用简单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玉斌,韩玉昆.新生儿休克诊断标准的探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2:85.

    2 袁壮,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57.

    (编辑周 雷)

    作者单位:525000广东省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作者: 崔曲情 陆俏群 黄冬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