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浅谈护患交流沟通技巧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与护理观念的改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从不相识到相互信赖,建立这种良好的护患关系中语言是重要的载体与工具,它在交流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语言性沟通1。1树立良好的形象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与护理观念的改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从不相识到相互信赖,建立这种良好的护患关系中语言是重要的载体与工具,它在交流沟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语言性沟通

    1.1 树立良好的形象 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交流。交流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新入院病人对环境陌生,护士应主动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用清晰纯朴的语言、温和关怀的语气。如“请您先坐着休息一下,我马上为您安排床位”,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与患者交谈时,应掌握好开场白,理清思路。首先问候患者,从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谈起,以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然后针对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提问,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给他们多一点的讲话机会,让其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感觉,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资料;对沉默寡言与不愿谈及疾病和有关的真实情况时,护士应用引导的方法,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讨论方式进行引导或重点询问。交谈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如看表或和他人谈话,不要打断对方话题,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

    1.2 入院宣教 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操作中,要不断地询问和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要求。如“您认为这种饮食如何?”等,以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如果患者因疼痛烦躁不安,护士应耐心解释、劝慰和疏导。

    1.3 把握良好的语言技巧 当患者询问病情时,护士应逐一耐心地作出解释,做到恰如其分的告知病情,又能让患者满意。这就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思想知识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用不同的安慰性、解释性和暗示性语言,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进行语言性交流沟通时,语调要柔和,声音要和谐,使人听后感到温馨、悦耳、声情并茂,音量应适中,也可根据不同场合、谈话内容来确定讲话的音量,如进行心理护理时,音量宜小,以使谈话显得亲切,患者更容易接受。

    2 非语言性沟通

    护士与患者除了依靠语言性沟通外,还要善于用敏锐的观察和非语言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非语言性沟通,体现在护士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和一些举止上,这些往往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2.1 感官反应 面部的表情和眼睛的运动,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目光是眼睛的语言、心灵的窗户,为患者送去亲切自然的目光,可使患者感到舒适、轻松,双眼应平视患者的两眼到嘴之间,对视时间约占时间的50%~70%,这样患者可觉得被重视;表情是情感的语言,面带微笑是护患交流时最常用的表情,它虽无声但可体现尊重、友好的情感,使患者感到亲切、安全。

    2.2 触摸 如握手、轻拍背等动作,可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关怀,减轻孤独感,轻轻的一个拍背动作,可给予力量的支持,此法应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社会文化因素不同因人而异,否则会有负面效应,造成工作被动。

    3 交流中的禁忌语言

    (1)避免应用刺激性语言:刺激性语言可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加重患者病情。(2)避免习惯性用语:呼唤患者以床号代替,这种不礼貌的称呼会引起患者的反感,影响护患交流。(3)避免轻视患者:对患者进行批评性判断,如“我认为你想得太多了,事情并不象你想象的那样糟”,这种提法会限制患者深入讨论问题,影响交流与沟通的深入进行。总之,工作中要经常与患者进行亲情式的沟通,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要把患者看作是亲友,尊重爱护他们,不断传递有效信息,加强护患之间的理解,增加感情交流,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276500山东省莒县中医医院
    276500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

作者: 刘金萍刘长青房兆丽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