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

氟乙酰胺中毒14例救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氟乙酰胺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神经毒性杀虫、杀鼠剂,对人畜均有害,因投放形式多样,尤其易被儿童误食而引起发病,我科2000年1月~2003年7月收治氟乙酰胺中毒14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43岁,平均18岁,其中成人自服5例,误食9例均为儿童,年龄≤8岁,均误食含氟乙酰胺的薯条、土豆片,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氟乙酰胺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神经毒性杀虫、杀鼠剂,对人畜均有害,因投放形式多样,尤其易被儿童误食而引起发病,我科2000年1月~2003年7月收治氟乙酰胺中毒1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43岁,平均18岁,其中成人自服5例,误食9例均为儿童,年龄≤8岁,均误食含氟乙酰胺的薯条、土豆片,发病时间在服药后1~20h。
   
  1.2 临床表现 1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抽搐,呕吐4例,头痛2例,6例频繁抽搐呈昏迷状态,神志清楚8例,发热4例,体温37.5℃~39.5℃。1例并发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3例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例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BUN44.7mmol/L,Cr885μmol/L),2例心肌酶谱升高。14例患者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

  1.4 治疗经过
   
  1.4.1 排除毒物 均给予插管清水洗胃,成人给20%甘露醇150ml+生理盐水100ml胃管注入导泻,儿童给20%甘露醇50ml+生理盐水50ml胃管注入导泻,收入病房补液、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4.2 对症处理 给予吸氧、护心、护肝治疗。对抽搐频繁者给鲁米那钠5mg/(kg·次),每分钟不超过25mg静滴(儿童酌减),直至抽搐控制,也可用安定静脉推注与鲁米那钠交替使用,或用10%水合氯醛10ml保留灌肠,用20%甘露醇静推脱水减轻脑水肿。
   
  1.4.3 解毒治疗 采用无水乙醇5~10ml加入20%葡萄糖液20ml静推,小儿用量酌减,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1.4.4 防治感染 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1.5 治疗结果 用无水乙醇及鲁米那钠等治疗后,抽搐不同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均在入院后1~2天内得到完全控制;6例昏迷患者在2天内神志转清;3例呕吐患者用止吐药“胃复安”治疗后好转;发热患者中,4例治疗后24h内体温恢复正常,2例因病情较重,分别于入院第3天及第5天后才恢复正常;治疗后2例心肌酶谱升高者复查正常,2例白细胞升高者治疗后复查正常,1例因肾功能受损较重转肾病科进行血透治疗。
    
  2 讨论
    
  氟乙酰胺为有机氟内吸性高效、剧毒杀虫杀鼠剂,毒性强,主要经口误服而引起中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引起中毒,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与辅酶A作用,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生成氟柠檬酸而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导致三羧酸循环中断,柠檬酸堆积,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与糖代谢,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救治体会:(1)对氟乙酰胺中毒频繁抽搐者,要用“鲁米那钠”静滴、“安定”静推,“水合氟醛”保留灌肠交替使用,尽快控制抽搐;(2)鲁米那钠使用只要在浓度<25mg/min时可持续静脉点滴给药,直至抽搐控制,鲁米那钠不能停药过快,以免抽搐再发作,停静脉给药后仍需口服鲁米那片剂,直至脑电图正常方可停药。(3)无水乙醇在抢救氟乙酰胺中毒中有重要作用。氟柠檬酸能直接刺激中枢神经造成抽搐,乙醇进入体内后可氧化水解成乙酸,与氟乙酸竞争活性基团,干扰氟柠檬酸的生成,从而减少了氟乙酸胺对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同时由于阻滞了氟柠檬酸的生成,较快地控制抽搐发作,疗效明显,较安全,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在乡村无此条件下可口服白酒解毒。(4)若患者就诊及时,抢救成功率较高。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作者: 许柳芹 李锡敬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