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

鼻内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采用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例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岁(18~52岁)。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萎缩性鼻炎、眼干、头痛等并发症。结论鼻内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采用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病例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岁(18~52岁)。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根据病情分级评定疗效,1个月全部症状消失,显效率100%;半年显效率94%(35/37),有效率5.7%(2/37);1年显效率78%(29/37),有效率22%(8/37);1.5~4年显效率65%(24/37),有效率35%(13/37)。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萎缩性鼻炎、眼干、头痛等并发症。 结论  鼻内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作为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关键词  微波 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 变应性鼻炎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采用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行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37例,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血管运动性鼻炎保守治疗无效者及变态反应性鼻炎免疫疗法无效者。诊断符合标准 [1]。2000年3月~2004年5月共37例。男23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岁(18~52岁);5例合并鼻息肉,3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病程1.5年~20年。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1%丁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含1∶1000肾上腺素)注射鼻腔外侧壁前上部及对侧鼻中隔相应部及双侧下鼻甲。有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黏膜下矫正术,合并鼻息肉者先行鼻息肉切除术。用40~45W微波功率凝固鼻腔外侧壁前部上中1/3交界处深达骨面和对侧鼻中隔相应面及凝固鼻丘黏膜达骨面。微波反复凝固双侧下鼻甲,直至黏膜表面呈白色凝固状为止。
   
  1.3 疗效观察 症状、体征均按参考文献 [1] 进行。术后随访1个月,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随访1.5~4年。包括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疗效 所有病例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症状分级:术前25例(+++),12例(++);术后1个月37例(-);半年后2例(+)、35例(-);1年后8例(+),29例(-);1.5~4年后13例(+)、24例(-)。体征分级:术前9例(+++),17例(++),11例(+);术后1个月37例(-);半年2例(+),35例(-);1年7例(+),30例(-);1.5~4年11例(+),26例(-)。
   
  术后3天内鼻腔黏膜反应性肿胀,鼻阻塞有所加重,以后逐渐减轻,2周后鼻腔内的表面凝固膜脱落,创面愈合。根据病情分级评定疗效,1个月全部症状消失,显效率100%;半年显效率94%(33/35),有效率5.7%(2/35);1年显效率78%(29/37),有效率22%(8/37);1.5~4年显效率65%(24/37),有效率35%(13/37)。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术后1~3天因鼻黏膜肿胀,鼻塞及嗅觉减退较为明显,术后1个月内鼻腔有较多干痂,可给予液体石蜡滴鼻,或给予清除。术后观察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萎缩性鼻炎、眼干、头痛等并发症。

  3 讨论

  微波的治疗作用主要取决于内生热和热外效应。内生热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增强受照组织的代谢,改善营养状态,加速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提高组织的免疫反应能力。热外效应机制还不明确,但对急性炎症及内分泌腺疾病进行治疗性辐射有较好效果 [2] 。通过组织的内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出现瞬间高温凝固、组织变性、血管闭塞,从而有效缩小鼻甲体积,改善鼻腔通气。所以在鼻内筛前神经合并双侧下鼻甲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无一例出现嗅觉减退、眼干、萎缩性鼻炎、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其疗效较好有以下几种原因:(1)微波凝固筛前神经减少了鼻黏膜的分泌和降低了血管的通透性;(2)微波凝固切断了部分感觉神经,降低了感觉-副交感神经反射,同时减少了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释放,这些神经肽类物质对血管的舒张和腺体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 [3] ;(3)微波凝固下鼻甲改善鼻腔通气,也切除了其内微神经节及副交感丛,减少了腺体的分泌;(4)微波凝固鼻丘,此处为鼻腔敏感部位,喷嚏反射扳机点;(5)术后随鼻黏膜副交感神经减少,乙酰胆碱分泌减少,血管通透性降低。
    
  参考文献
    
  1 顾之燕(整理).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判断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1,26:134.
   
  2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3-465.
   
  3 周斌,陈向阳.蝶腭和筛前神经电灼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86:127.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437500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作者: 夏敏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