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

顺逆结合法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们自1998年2月~2005年2月施行胆囊切除术48例,均采取顺逆结合法,未发生误伤及大出血等意外情况,现报告如下。5岁,既往均有胆囊结石病史。中上腹或右上腹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慢性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无黄疸史。病程最长10年余,最短2年,48例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无扩张、结石。...

点击显示 收起

  我们自1998年2月~2005年2月施行胆囊切除术48例,均采取顺逆结合法,未发生误伤及大出血等意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18例,女30例,年龄25~66岁,平均43.5岁,既往均有胆囊结石病史。中上腹或右上腹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慢性胆囊炎症状,反复发作,无黄疸史。病程最长10年余,最短2年,48例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无扩张、结石。
   
  1.2 方法 采取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术中预先用7号丝线将胆囊管暂打一单松结,其目的是在牵拉胆囊时避免胆囊内细小结石被挤入胆总管。
   
  1.3 手术步骤 胆囊切除术需要细致地解剖肝门,所以,要求有良好的腹肌松弛和充分的手术野显露。过小的手术切口,常需强力牵引胆囊,改变了肝外胆管、血管的正常解剖关系,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充分显露手术野后,先弄清肝总管、胆总管和胆囊管三者的解剖关系,剪开胆总管前面胆囊三角区的浆膜,牵引胆囊壶腹显露胆囊三角区,钝性分离出胆囊管并用一7号丝线暂打一单松结,这样在牵拉胆囊时则防止胆囊内细小结石被挤入胆总管。然后从胆囊底部逆行剥离胆囊,逐渐一一钳夹切断胆囊床入胆囊血管。分离至胆囊壶腹和胆囊三角区时,要仔细辨认一切可疑的索状组织是否为副肝管或变异的血管,胆囊完全游离后,在结扎、切断胆囊管之前,再进一步将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三者关系辨认清楚,结扎时必须将胆囊松弛,不加牵引,残留胆囊管为0.3~0.5cm。

  2 结果
    
  48例手术均证实为胆囊多发结石。术中无一例发生误伤及大出血,也未将胆囊内细小结石挤入胆总管等意外情况。术后亦未出现胆瘘、出血、感染等,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仍然是胆囊切除术。当前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的开放法胆囊切除术可供选择。前者常是首选的手术方式,但此手术需要特殊设备,手术人员需要经过特殊培训,且严重并发症在当前仍然高于开放法胆囊切除术 [1] 。一般情况下,胆囊切除术的难度并不大,但此手术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胆囊的位置较深,肝门处血管和胆管常有各种不可预测的解剖学变异。手术并发症往往是严重而富有危险性的。胆道损伤大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时,国外文献报告约为0.07%~0.5%,国内报道为0.78%。李智华报道46例胆道损伤中有44例(95.7%)为胆囊切除术所致 [2] 。
   
  胆囊切除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胆囊管开始(顺引法),另一种是从胆囊底部开始(逆引法)。前者较为多用,优点是在分离切断胆囊管后,寻找胆囊动脉,先予切断、结扎,失血较少;缺点是当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三者关系,因畸形或炎症反应严重分辨不清时,可能误伤胆总管,造成严重并发症。从胆囊底部开始解剖,能克服前者的缺点,但因先分离胆囊底,而后结扎胆囊动脉,失血较多 [3] 。逆行法术中易将结石挤入胆总管,而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可避免上述不足而兼有二者优点。我们在对48例胆囊多发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时,均采用顺逆结合法,术中牵拉胆囊时,为避免胆囊内细小结石被挤入胆总管,则预先用7号丝线将胆管暂打一单松结。
   
  我们对48例胆囊多发结石患者施行胆囊切除术,均采用了顺逆结合的方法,术中未发生误伤及大出血等意外情况,加之术中用7号丝线预先将胆囊管暂打一单松结,这样在牵拉胆囊时,则避免胆囊内细小结石被挤入胆总管。可以说上述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避免或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71.
   
  2 李智华.医源性胆道损伤46例防治体会.实用外科杂志,1996,8:412.
   
  3 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211.
    
  (编辑志 伟)

  作者单位:665000云南省思茅中医院外科

作者: 陶伟平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