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3期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稳心颗粒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已于1998年列入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笔者于2002年以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治疗各类心律不齐80例的疗效观察。病程最短3h,最长30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治疗方法经心电图及体征确诊为心律不齐患者,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一包......

点击显示 收起

  稳心颗粒是国内首创的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已于1998年列入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目录,笔者于2002年以来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治疗各类心律不齐80例的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80例,其中住院病人41例,门诊病人39例。80例中男45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9∶7,其中最小15岁,最大为80岁,平均年龄为54岁,50岁以上占67%。病程最短3h,最长30年,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1.2 治疗方法 经心电图及体征确诊为心律不齐患者,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每次一包(9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或倍他乐克。两组均以四周为一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做心电图,治疗后进行总结。

    1.3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 心律失常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参照《1997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1985年修订,198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温特斯等制定的心律失常诊断标准,1993年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998年全国心痹诊断标准。

    心电图:(1)室性或室上性早搏:显效:早搏消失或明显减少,较原来早搏次数减少75%。有效:早搏较原来减少50%~75%。无效:早搏无变化或较以前增多者。(2)阵发性房颤:显效:发作控制或基本被控制。有效:发作明显减少或发作持续时间缩短、间隙时间延长。无效:发作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3)窦性心动过速:显效:心室率恢复正常或明显减慢。有效:心率有所减慢。无效:心率无变化或加重。

    1.4 结果 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略)

  2 讨论

  稳心颗粒是根据临床验方制成,其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等药物,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适用于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我们所观察的患者中,应用稳心颗粒治疗的心律失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总有效率与显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治疗组对各种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上述结果表明稳心颗粒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对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疗效较佳。稳心颗粒具有提高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中党参、黄精有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之功效,三七、甘松有理气化瘀、开郁醒脾之功能,琥珀有宁心复脉、活血利水之功能。全方合用可使心气渐足,心阴得充,气血流畅,则心悸诸症自除。并且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一定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而且可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长期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而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双重功效,目前尚未发现其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因此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210012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武娅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