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4期

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静脉穿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对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1患者因素(1)老年人血管充盈差,弹性差,皮下脂肪薄,血管不易固定。男性皮肤比较粗硬,穿刺进针时往往阻力较大。鉴于上述特点,在对老年人行静脉穿刺时应先在血管上方用力将针头刺进皮肤,再行血管穿刺。...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穿刺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现对影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对策。
    
  1 患者因素

    
  (1)老年人血管充盈差,弹性差,皮下脂肪薄,血管不易固定;男性皮肤比较粗硬,穿刺进针时往往阻力较大。鉴于上述特点,在对老年人行静脉穿刺时应先在血管上方用力将针头刺进皮肤,再行血管穿刺;穿刺前要扎紧压脉带,轻拍患者手背或嘱其多次握拳、松拳,使血管达到最大程度的充盈。(2)接受静脉穿刺次数较多、时间较长,血管壁因增生而成条索状,触之硬且有滚动感。此种血管不宜再行穿刺;必要时穿刺时以左手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以20°~30°角度快速进针,见回血放平针体,再进针少许即可。重度营养不良或长期使用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变脆、易破,穿刺稍微不慎就会穿破血管造成皮下淤血。此种血管在穿刺时进针速度应缓慢、方向正确、动作要轻柔,以免失败。
    
  2 疾病因素
    
  2.1 脱水及微循环障碍 患者处于脱水或休克状态时血管极不充盈,穿刺前可行局部湿热敷,扎紧压脉带并轻拍穿刺部位,促使血管充盈,再行缓慢穿刺。由于血管充盈差、回血慢甚至无回血,故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空心感、抽回血或试验点滴,以免判断失误。

    2.2 肢体水肿 老年患者可因多种因素而致肢体水肿,血管难以显露,穿刺更加困难。应选取管腔较粗的血管或手背、肘窝、内踝等浮肿较轻部位的血管。穿刺时可采用指推法或指压法,将血管周围的组织液推离,使血管充分显露后再行穿刺。

    2.3 新生静脉 老年慢性病患者因长时间接受静脉用药,血管遭到严重破坏,手背或足背穿刺部位可形成部分侧支循环。此种血管较细,弹性尚可,穿刺时要选择合适的针头,掌握好进针角度与方向缓慢进针。

  3 护理因素
    
  3.1 技术因素 穿刺前认真选取血管,利用轻揉、轻拍等方法使穿刺血管最大程度地充盈。一般血管粗细与进针角度成正比,血管越粗,进针角度越大,血管越细,则进针角度越小;针头在血管壁或肌肉间走行会有盲目感,在粘连或瘢痕组织处走行会有阻力感,在血管腔内走行会有空心感;滴速调节器适当调至输液管下段的1/2处,有利于回血。

    3.2 条件因素 选择穿刺针头型号时应与血管直径相匹配,选择穿刺血管的原则为先远端后近端。

    3.3 心理因素 穿刺时护士应沉着、冷静、细心,并对操作成功充满自信心。   

  作者单位:255036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编辑尚 轩)

作者: 田桂香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