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带状疱疹物理治疗的进展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主要特征是皮损和疼痛,尤其是神经痛,它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2)细纤维传入神经阻滞、非伤害感受器的粗大传入纤维与中枢疼痛传递神经元之间形成异常关系,从而轻微的机械刺......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由水痘带状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神经性皮肤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主要特征是皮损和疼痛,尤其是神经痛,它包括带状疱疹神经痛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PHN的发病机制为外周性和中枢性病理两方面,如:(1)以微小感觉缺如为特征的无髓鞘皮肤伤害感受器损害;(2)细纤维传入神经阻滞、非伤害感受器的粗大传入纤维与中枢疼痛传递神经元之间形成异常关系,从而轻微的机械刺激即可导致严重的异常疼痛;(3)传入神经传导阻滞后,中枢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增加。3种机制可能并存[1]。

    HZ分期及发生PHN的可能性:根据HZ分期新标HZ分期及发生PHN的可能性:根据HZ分期新标准:疱疹1个月内为急性期,疱疹后1~4个月仍疼痛为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疱疹后4个月仍有持续疼痛为PHN[2]。发生PHN的危险因素为老年人、急性疼痛的严重性和疱疹的严重程度等[3]。HZ神经痛,尤其是PHN,它的疼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状之一,其自发性闪电样式撕裂样疼痛发作时常使患者寝食不安,生活质量下降,除此之外,大多数患者伴随有明显的持续性灼痛、发汗障碍以及情绪异常,最常见的有焦虑或抑郁症,应予重视,严重者可有自杀倾向。在治疗方面有很多方法,但疗效不满意,随着物理因子应用的不断创新和扩展,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物理因子治疗HZ、PHN的进展,按疱疹期和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神经痛综述如下。

  1  疱疹期

  1.1  红外线(TDP)治疗  TDP照射可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促进渗出物吸收,消除肿胀,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温热作用还能提高痛阈,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从而达到止痛,收敛水疱,缩短病程的治疗目的。陈庆法[4]采用TDP治疗带状疱疹51例,观察其疗效优于氦-氖激光组。徐祖森、陈映玲[5]采用TDP照射患部30例,距离10~15cm,每日1次,每次20~30min,连续10次为1个疗程,有效率100%。白虹[6]同样应用TDP照射患部相应的同侧脊髓后根神经节痛点水疱268例,光斑直径10cm,距离、次数、时间、疗程同徐祖森报道。治愈246例,好转22例,无效0例。与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邹银芳[7]采用外涂阿昔洛韦后,TDP照射56例,方法同徐祖森、陈映玲报道,1个疗程为5次,病程<4天,治疗5次,有效率93.3%;病程>4天,治疗5次,有效率73%;病程<4天,治疗10次,痊愈率100%;病程>4天,治疗10次,痊愈率76.9%。

  1.2  紫外线治疗  作用于病灶区可直接杀灭体表细菌和病毒,其机制是使细胞内DNA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细菌、病毒的正常代谢、繁殖、发育和生长,使细菌变异或死亡[8]。临床实践证明,对各种皮肤或黏膜炎症性疾病,红斑量局部照射法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应于急性炎症,故能预防继发感染,加速受损皮肤修复和愈合,对神经的镇痛效果更佳。宋林萍等[9]采用中波紫外线(波长275~320nm)治疗57例,沿受累神经末梢皮肤区域照射,根据患者年龄及局部病变情况,首次给予6~10个生物剂量(1个生物剂量为2s),每次递加1个生物剂量,每日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每次每个照射野照射剂量≤30s。与常规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余红等[10]同样采用中波紫外线,对皮损区进行照射,辐射强度为400μm/cm2,距离15cm,初始量为0.02J/cm2,时间为30s,以后逐渐增大照射剂量(10%~20%),不超过40%,每周照射2、3次,10次为1个疗程,并与单一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较,无论是疱疹干枯结痂还是止痛效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柳霞等[11]采用紫外线照射病灶及脊椎旁相应的神经根区,然后用超短波对病灶区局部治疗75例,治疗组中无继发感染出现,而对照组有10例继发感染。

  1.3  小功率的氦—氖激光照射治疗  具有刺激、舒张血管,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活跃代谢,促进组织修复,减轻炎症介质,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镇痛、止痛效果明显的作用。赵丽惠等[12]应用输出功率3~5mV距病灶20~30cm,治疗40例,取穴原则是疱疹簇集阿是穴,垂直对准穴位照射,10~15min/次,7~1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疗效分析痊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为9天,明显优于对照组。方惠君[13]应用输出功率8~12W,穴位、时间、疗程同赵丽惠等报道,总有效率100%。钟秋生、曲萍[14]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50例,光纤维输出功率1.5mW,每日1次,每次60min,总有效率96%,与常规药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杨森等[15]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照射,利用其生物刺激效应使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活化、功能正常化,从而调节人体血液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照射皮疹区离皮面约2cm,损害面积大者可沿神经分布做点状照射(距离2~3cm),每次每点照射3min,每日1次,照射前禁用外用药,每例患者连续治疗10天。结果显示:单独使用780nm低强度激光治疗18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同样取得满意疗效。

  2  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后遗神经痛

  利用微波辐射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增强免疫功能,达到正确止痛和消炎的目的。汪玉萍等[16]采用微波治疗机治疗22例,波长12.5cm,脉冲比1∶3,脉冲峰值2000W,时间10~15min;每日1次,6次为1疗程,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决定是否继续第2、3个疗程,最多为3个疗程;治疗结果:第一疗程22例,显效14例;第2个疗程8例,显效4例,有效1例;第3疗程3例,显效1例,有效2例。18例因疼痛影响睡眠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基本改善。路秀兰[17]利用微波治疗机,频率为(2450±30)MHz,输出功率0~110W连续可调,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独用药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疼痛减轻、疼痛消失、水疱结痂和痊愈天数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田惠迪[18]同样采用微波治疗仪,局部照射,距疼痛皮肤表面3~5cm处,微波功率为40~60mA,照射时间为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与用药对照组比较,经1个月治疗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治疗组64%,对照组21.1%;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生活可自理,治疗组32%,对照组47.7%;疼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无改变,生活需他人协助,治疗组4%,对照组31.6%。有效率治疗组95.5%,对照组68.4%。

  李继华等[19]利用脉冲短波并脉冲磁疗治疗40例,经12~30次,40例患者全部有效,治疗1~6次即见效,治疗前(20.05±2.50)分,治疗后(1.80±1.74)分,自身对照t=39.3743,P<0.001。舒世清等[20]采用共鸣火花治疗仪在疹区及相应神经分布区,中等剂量缓慢移动刺激治疗,随后用ZUA紫外线治疗灯全波照射相应部位42例,3天为1个疗程,6天为2个疗程,结果第1疗程疱疹干瘪结痂、疼痛明显缓解者,治疗组35例(83.33%),对照组23例(5750%),统计学分析χ2=4.18,P<0.05,差异有显著性。韩玉芹[21]采用大剂量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同时配合“音频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3例,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采用钾离子—电刺激测痛法,观测20例患者在半导体激光治疗前后的皮肤痛阈(以出现疼痛感觉时的电流毫安数为痛阈),20例痛阈及疼痛测定结果,治疗后15min、24h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

  3  其他

  阳小云等[22]用中频电药物离子导入,滤纸蘸10%碘化钾,选用11号消炎止痛处方,然后紫外线照射。对照组用抗病毒口服液和阿昔洛韦,两组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结果:紫外线联合中频电治疗带状疱疹,能够迅速地消除神经痛,明显缩短了病程。李炎夏等[23]用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仪射线<740kBq,喷雾距离>50cm,治疗时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坐位,沿受累神经根、神经末梢、皮损区域,每日1次,20min,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止疱、止痛、结痂及治愈天数均明显缩短,U值分别为36.04、36.03、2729、20.61,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杨青等[24]采用自行研制的YDY-Ⅰ型傅氏离子导入治疗20例,中药配制离子导入,治疗时间30min,10天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结果:痊愈:疼痛消失,疱疹完全结痂12例(60%);好转:疼痛减轻7例(35%);无效:疼痛无缓解1例(5%)。张卫等[25]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15例,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生部位选择相应的支配神经进行阻滞,药物为0.5%利多卡因、0.15%布比卡因,聚肌胞2~4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 100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缓解程度。结果:Ⅰ组(综合治疗)止痛优良率为27%,Ⅱ组为93%。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Ⅱ组患者的病程也较Ⅰ组明显缩短。许维华[26]采用经皮电刺激仪治疗,输出电极1~2组,方式为连续输出,电流80~100mA,持续20min,然后采用TDP治疗器照射患部,距离30~40cm,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综上所述,物理因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真正能达到十分理想治疗目的的方法,还有待于同行们共同去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Field HL,Rowbotham M,Baron R.Postherpetic neuralgia:irritable nociceptors and deafferentation.Neurobiol Dis,1998,5:209-227.

  2  Dworkin RH,Portenoy RK.Proposed classification of herpes zoster pain.Lancet,1994,343:1648-1652.

  3  Dworkin RH,Boon RJ,Griffin DR.Postherpetic neuralgia:impact of famciclovir,age,rash severity and acute pain in herpes zoster patients.J Infect Dis,1998,178:s26-s80.

  4  陈庆法.TDP治疗带状疱疹51例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89,12(1):24.

  5  徐祖森,陈映玲.红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1996,11(1):31-32.

  6  白虹.红外线照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8,21(1):16.

  7  邹银芳.特定电磁波并阿昔洛韦软膏治病带状疱疹56例.中国临床康复,2002,6(4):568.

  8  郭万学.理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51-452.

  9  宋林萍.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中国康复,2003,18(1):52.

  10  余红.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280例.中国临床康复,2003,7(6):974.

  11  柳霞.超短波紫外线综合治疗带状疱疹75例.中华理疗杂志,1999,22(2):112.

  12  赵丽惠.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法观察.现代康复,2001,5(10):122.

  13  方惠君.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止痛疗效分析.现代康复,2001,5(6):111.

  14  钟秋生,曲萍.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带状疱疹50例.中华理疗杂志,1998,21(4):249.

  15  杨森.低强度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3):196.

  16  汪玉萍.脉冲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5):303-304.

  17  路秀兰.微波综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30例.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48.

  18  田惠迪.微波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81.

  19  李继华.脉冲短波并脉冲磁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华理疗杂志,2001,24(3):179-180.

  20  舒世清.共鸣火花和紫外线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395.

  21  韩玉芹.半导体激光加“音频电”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3例.中华理疗杂志,2000,23(2):118-119.

  22  阳小云.紫外线联合中频电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观察.现代康复,2001,5(9):92.

  23  李炎夏.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带状疱疹.中华理疗杂志,1998,21(5):267.

  24  杨青.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0例.现代康复,2001,5(5):102.

  25  张卫.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现代康复,1998,2(8):834.

  26  许维华.经皮神经电刺激并红外线照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4):235.

  作者单位: 214002 江苏无锡,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

  (编辑:小  南)

作者: 顾红陈庆法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