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7期

慢性乙肝合并肝结核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8年,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以下午发热为主,伴乏力、纳差、小便如淡茶水样,按感冒治疗,发热反复。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临床诊断:(1)肝结核。(2)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2岁,因发热、纳差、尿黄3个月,加重伴腹痛20天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8年,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以下午发热为主,伴乏力、纳差、小便如淡茶水样,按感冒治疗,发热反复。20天前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最高体温达39.7℃,乏力、纳差明显,无寒战,给予静滴菌必治,发热不见好转,近3个月体重下降达20kg。查体:T 38℃,精神萎靡,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蜘蛛痣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饱满;肝右肋下大约3.0cm、剑突下大约5.0cm,质硬,边缘钝,有明显触痛;脾左肋下大约30cm;质硬,有触痛;肝、脾、双肾区均有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相关检查:WBC 4.8×109/L、N  668%;A/G  31/27、TBIL 46.4/31.9μmol/L,ALT 65u/L、AST 103u/L、ALP 386u/L、GGT 638u/L、TBA 59μmol/L、
CHE 2798u/L;血沉 79mm/h;HBV-DNA <104  copies/ml;HBsAg(+)、HBeAb(+)、抗-HB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CT检查:胸部未见异常,肝脏形态欠规整,表面欠光滑,动脉期肝内散在分布多个小低密度影,门脉期上述多个小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变化,脾脏内也可见多个小低密度影,脾脏大小约6个肋单元。临床诊断:(1
)肝结核;(2)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入院后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等治疗外,按2HRZE4HR方案加抗结核药物,4周后体温控制正常,肝功恢复,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嘱其定期复查。

  2  讨论

  肝结核系指肝脏的结核感染,临床上少见,主要是本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而导致漏诊或误诊。结核杆菌多通过血行播散,经肝动脉或肝静脉进入肝脏,由于肝脏具有丰富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强大的再生修复能力,胆汁又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因此,结核杆菌即使侵入肝脏也不易发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才可发生肝结核。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盗汗与消瘦)及局部表现(如肝脾肿大和黄疸),肝脏触诊边缘钝,中等硬度,有压痛。该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长期发热,在当地被误诊为慢性乙肝急性发作,以致耽搁病情,提醒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遇到机体抵抗力差、发热,尤其有结核中毒症状、肝脾短期内肿大明显、血沉快者,虽肺部未见结核感染灶,要考虑到肺外结核可能,另外提高对肝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作者单位: 056200  河北邯郸,邯郸市第四医院感染科

  (编辑:吴  莹)

作者: 孙志国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