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8期

过敏反应致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1型糖尿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所导致,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自身免疫,而发生在过敏反应后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报道甚少,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考虑为造影剂过敏,急查血糖,23mmol/L,尿酮体(+),血气分析:pH70,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月21日,行腹部CT检查,再......

点击显示 收起

     1型糖尿病临床上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所导致,发病机制:(1)遗传因素,(2)自身免疫,而发生在过敏反应后甚至并发酮症酸中毒报道甚少,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4岁,于1999年6月12日因腰背部剧烈疼痛18h伴恶心、呕吐而收入急诊ICU病房。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83℃,呼吸18次/min,心率80次/min,血压120/75mmHg。神清,平卧位,呼吸平稳,口唇无发绀。两肺无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0次/min,律齐,上腹有中度压痛,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生化检查示血糖:40mmol/L,血、尿淀粉酶均明显高于正常。临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以禁食、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为与肾绞痛鉴别,于6月16日给予IVP造影,应用60%国产泛影葡胺后,患者出现眩晕、大汗、恶心、呕吐、全身疲软无力等症状。考虑为造影剂过敏,急查血糖,23mmol/L,尿酮体(+),血气分析:pH 70,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静脉补液,并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有所稳定。6月21日,行腹部CT检查,再次应用国产造影剂,上述过敏症状重复出现,血糖明显波动上升,7月6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眩晕、大量出冷汗,呕吐咖啡色液体,呕吐物隐血(+++),血色素从16g下降至65g,白蛋白由41g/L下降至21g/L,为进一步诊治,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激性溃疡收入病房。7月12日给予胰腺CT增强扫描,这次使用的是进口造影剂(欧乃派克),患者不再出现过敏反应,血糖无明显波动,检查结果:胰腺密度均匀,无炎性渗出改变,胰管无扩张。明确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即轻型胰腺炎)。另外,患者生化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GAD)+,胰岛细胞抗体ICA(+),C肽测定:空腹<02μg/ml,餐后2h C肽<002μg/ml(提示严重缺乏),至此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该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直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

  2  讨论

  该患者经胰腺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即轻型胰腺炎),大量临床实践与理论已证实,轻型胰腺炎只会引起轻度的应激性血糖升高,一般不超过100mmol/L,2周后一般恢复正常。只有坏死型胰腺炎(即重型胰腺炎)才可能引起继发性糖尿病,血糖可能明显升高,甚至可引起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等。本例突然发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是胰腺所继发,而是由于使用国产造影剂致过敏反应产生的过敏原(即抗原)的化学和构型与胰岛B细胞酷似,该抗原产生的抗体也针对B细胞发生免疫攻击,使B细胞严重破坏而发生1型糖尿病。该病例的发现有助于理解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自身免疫机制。

  作者单位: 200137 上海,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苜  紫)

 

作者: 陆红梅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