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导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介入性治疗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介入性治疗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指通过外周血管,将特殊的导管及装置,沿血管插入到达所需治疗的部位,进行药物治疗或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介入治疗前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病情,开展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愉快地接受介入治疗和心理护理[1]。

  患者在介入治疗中经常表现为精神异常的紧张、恐惧和痛苦。所以针对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疗,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对患者来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方面,它不但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还可以使患者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治疗。

  1  术前护理

  1.1  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来介绍住院环境,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1.2  对惧怕手术、疼痛的患者护理  告诉患者手术方法简单,一般从股静脉或股动脉穿刺后进行操作,穿刺处切口很小,且穿刺时局部用麻醉药,因此不会感到疼痛。患者由于缺乏认识,存在着不同程度恐惧和焦虑心理,甚至绝望心理,同时考虑治疗效果与手术费用问题,针对这种心态我们采取相应心理疏导,主动关心和劝慰,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工作,并说明治疗方法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以减少患者心理压力,使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担心介入治疗能否成功、担心并发症发生的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方法、手术的可靠性及各种安全措施,向患者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3]。此外,还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松弛疗法,以消除患者因恐惧手术导致的不良心理反应。

  1.3  术前准备  在进行术前准备过程前作造影剂、麻醉剂过敏试验并作好记录。备皮,剃去穿刺部位的毛发,清洗皮肤。按时给患者注射(或服用)术前用药与检查,进行抽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备皮,抗生素皮试等。术前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详细说明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做到无菌操作熟练、规范,给患者以信任感。与其进行交流,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鼓励,把害怕治疗的患者与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放一起,鼓励患者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完成各项介入前的准备工作。

  1.4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  鼓励患者述说烦恼和忧虑,耐心倾听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一方面帮助患者降低一些费用,另一方面跟患者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2  术中护理

  2.1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4]。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2.2  麻醉护理  此手术一般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一方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使手术能顺利进行。对于介入患者,护士更要细心、耐心,必要时建议医生给予全麻处理。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伤口护理  测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特别是全麻或病情较重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患者术侧肢体需保持伸直位6~12h,沙袋加压12h并撤去,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肿胀,肢体远侧脉搏、皮肤颜色、温度和功能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应报告医师处理。

  3.2  术后心理护理  为更好的进行术后心理护理,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介入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5]。作好心理护理,应先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和患者进行交谈后,摸清患者的情绪波动原因,才能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6]。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变化,对症下药,作好主动、细致的思想工作,以解除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如精神紧张、心理恐惧、悲观失望、绝望情绪等,使介入治疗尽可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介入治疗的现状.中国医学论坛报,1998,6.

  2  李荣芹,李宝花,刘艳青.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康复期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8.

  3  朱志红.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60-162.

  4  李影.介入性心脏病学与护理和康复.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13-14.

  5  周斌.运用护理程序对介入治疗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8,14(6):14.

  6  王丽姿,应兰芳,梁玉芳.心脏介入术后皮肤穿刺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9,15(9):17-18.

  作者单位: 300170 天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编辑:张  扬)

作者: 姜克英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