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蛋白Z与血栓性疾病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Prowse等1977年首次从牛血浆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由于它是在阴离子交换层析中最后一个洗脱出来的,因此命名为蛋白Z。它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人蛋白Z水平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1PZ组成及基因结构人PZ为一分子量为62kDa的糖蛋白,包括360个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其他维生......

点击显示 收起

   Prowse等1977年首次从牛血浆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超家族成员,由于它是在阴离子交换层析中最后一个洗脱出来的,因此命名为蛋白Z。它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人蛋白Z水平与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1  PZ组成及基因结构

  人PZ为一分子量为62kDa的糖蛋白,包括360个氨基酸,分子结构与其他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相似,包括1个Gla结构域,2个内皮生长因子(EGF)结构域和羧基末端,此区高度同源于丝氨酸催化区[1],但缺乏典型的“激活位点”,在催化三联体中,组氨酸和丝氨酸分别被赖氨酸和天冬氨酸取代。PZ血浆浓度为(2.9±1.0)mg/L,新生儿血浆水平仅为成人的30%~50%,至青春期达到成人水平。人PZ基因位于染色体13q34,基因全长约14kb,包括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外显子包括8个调控外显子和一个选择外显子,基因组成基本与其他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相同。PZ的mRNA具有cDNA特性,长约1.6kb。

  2  PZ的作用机制

  PZ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作用主要有两种机制,首先,PZ介导凝血酶与磷脂结合,因此加强血液凝固过程。但是与牛PZ不同,人PZ与凝血酶的结合能力差,对凝血酶结合至磷脂的影响较小,这是因为牛PZ与凝血酶结合需要羧基末端36个氨基酸残基,而人缺乏这些残基。因此牛PZ缺乏会导致出血,相反人PZ能抑制血栓形成。其次,人PZ作为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剂(ZPI)的辅因子,主要在ZPI抑制凝血因子Xa的过程中发挥间接抗凝作用[2]。蛋白Z先与Xa在磷脂表面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识别ZPI;另外蛋白Z还可以先与ZPI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通过PZ直接结合至磷脂表面再结合Xa。在磷脂表面,有钙离子存在下,PZ可以使ZPI抑制Xa的作用增强1000倍以上[3,4],而缺乏PZ,这种抑制作用下降99.99%。体外实验表明,在凝血酶原、因子V、磷脂和钙离子的混合物中,同时加入PZ和ZPI,可以大大延迟凝血酶的产生,降低凝血酶产生的最终浓度,然而在相似的条件下,用活化的因子V(Va)代替因子V,则PZ和ZPI不能抑制凝血酶的产生,说明PZ和ZPI主要作用在因子V被活化前,在因子VLeiden突变中,如果同时有PZ缺乏,则大大增加血栓形成倾向。

  3  PZ与血栓性疾病

  为了研究PZ缺乏与血栓形成的关系,Yin等[5]建立了PZ基因删除的小鼠模型和FVLeiden小鼠,在无血栓形成的刺激因素时,PZ(-/-)小鼠表型正常,但FVLeiden小鼠有严重的血栓形成倾向,存活期明显缩短,PZ(-/-)伴FVLeiden的小鼠约有20%死于新生期的微血管栓塞且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与PZ基因型有关,PZ(-/-)>PZ(+/-)>PZ(+/+),说明PZ缺乏加重FVLeiden小鼠血栓形成倾向。Vasse等[6]对169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和56例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PZ水平进行研究,发现IS与PZ缺乏密切相关,而与静脉血栓形成无明显联系,且PZ缺乏可能促进粥样硬化血栓并发症的发生。虽然此研究中所选病例可能仅代表一部分年龄段的卒中患者,但对整个人群的健康评价仍具有重要意义。Kobelt[7]则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高水平PZ与脑卒中密切相关。而Lopaciuk等[8]在研究了99例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对照组后认为血浆PZ水平与脑卒中的危险没有相关性。Andrew等[9]是唯一一项动态观察脑缺血患者血浆PZ水平的研究,在对173例首发的IS患者和186例随机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测定PZ水平后发现,IS患者急性期(0~7天)PZ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特别是大动脉梗死,有趣的是,本组患者于IS病后3~6个月再次测定,发现其PZ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得出以下结论,高水平PZ与IS发病急性期存在明显相关性,是否高水平PZ作为一种急性相反应物和(或)IS的病因或结果还需进一步阐明。Vasse[10]等在探讨部分年轻脑卒中患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时发现,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大作用,可能是某些种族人群PZ水平的决定因素。为了探讨血浆PZ水平是否受基因控制,Lichy等[11]对200名青年(≤50岁)脑缺血患者和199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PZ基因多态性分析和PZ血浆水平测定,发现患者基因内区F多态性G79A之A等位基因较对照组明显偏低,同时发现基因内区F多态性G79A之A等位基因与血浆PZ水平密切相关,指出血浆PZ水平受基因调控,而且间接指出青年脑缺血危险性与高水平PZ密切相关。因此,关于PZ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Broze GJ Jr, Fujimaki K. The gene for human protein Z is localized to chromosome 13 at band q34 and is coded by eight regular exons and one alternative exon. Biochemistry,1998,37:6838-6846.

  2  Broze GJ Jr. Protein-Z and thrombosis. Lancet,2001,357:900-901.

  3  Broze GJ Jr. Protein-Z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coagulation. Th-romb Haemost,2001,86:8-13.

  4  Tabatabai A, Fiehler R, Broze GJ Jr.Protein-Z circulates in plasma in complex with protein Z-dependent protease inhibitor. Thromb Haemost,2001,85:655-660.

  5  Yin ZF. Prothrombotic phenotype of protein Z deficiency.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6734-6738.

  6  Vasse M, Guegan-Massardier E. Frequency of protein Z 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sichemic stroke. Lancet,2001,357:933-934.

  7  Kobelt K, Biasiutti FD. Protein Z in ischemic stroke. Br J Haematol,2001,114:169-173.

  8  Lopaciuk S. Protein Z in young survivors of ischemic stroke. Th-romb Haemost,2002,88:436.

  9  Andrew M. Protein Z in ischemic stroke and its etiologic subtypes. Stroke,2003,34:2415-2419.

  10  Vasse M, Denoyelle C,Soria C. Weak regulation of protein Z biosynthesis by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romb Haemost,2002,87:350-351.

  11  C. Lichy. A common polymorphism of the protein Z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protein Z Plasma levels and with risk of cerebral ischemia in the young. Stroke,2004,35:40-45.

  作者单位: 300060 天津,天津市环湖医院

   (编辑:周  蕊)

 

作者: 薛静 王世民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