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2期

采用特制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探讨特制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粉碎性)的价值。对老年重度移位或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采用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虽仍存有争议,但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选择早期人工关节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我院骨科自2002~2005年应用骨水泥行单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探讨特制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粉碎性)的价值。对老年重度移位或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采用内固定还是人工关节置换虽仍存有争议,但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选择早期人工关节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我院骨科自2002~2005年应用骨水泥行单纯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57岁,平均77岁。致伤原因:生活、行走跌倒22例,车祸8例,新鲜骨折12例,陈旧性骨折18例。合并症:患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10例,糖尿病2例,肿瘤1例。全部病例均采用北京普鲁斯复星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的特制(颈较长为5cm以上)双动股骨头置换。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健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逐层到达关节囊中,行T形切开关节囊后,取出股骨头,清除髋臼内软组织。轻暴露粗隆骨折处,见股骨颈带粗隆间2cm骨折后的缺如,或呈粉碎样骨折无法修复及复原,经术中及术前研讨之方法,修整残端在理想位置上,应用进口骨水泥灌入股骨髓腔内,采用特制的股骨假体(颈较长5cm以上)固定在理想的角度后,再用术中准备好的松质骨沫和剩余的骨水泥修整缺损的股骨粗隆部位,使之假体从外观上、影像学上达到完美体现,最后用双动股骨头完成股骨头置换。

  1.3  术后处理 

  患肢穿矫正鞋,并外展15°于中立位。术后1~2天即做深呼吸及肌力练习,术后3天可以坐在床上,1周后在助步器保护下下地锻炼,6周后弃拐行走,注意合并症的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的全过程。

  2  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0天,术后1周借助步行器下地行走,康复锻炼,术后2周拆线,切口甲级愈合出院。术后随访5~12个月,除肌张力差外,主动、被动、屈髋90°、膝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步态正常,术后髋不痛,患者满意。

  3  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之内固定共有两大类:多数钛钉、加压螺纹钉或采用DHS/DCS内固定。而我们采用进口骨水泥行双动人工关节置换术,既控制了关节内严重不稳,又考虑到日后产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良的并发症。过去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存在着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疗效差。许继刚[1]报道4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组病死率为6.1%,手术组为0.9%。近年来,大多数学者主张在可耐受手术的情况下积极手术治疗[2]。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分为:无移位、有移位、多骨块、内外无支持、粉碎性骨折5型[3]。

  以往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建方法很多,常用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行骨牵引(1、2型),多数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例如:解剖钢板、鹅头钉、加压螺纹钉,近年来应用动力髋动力髁固定为大多数骨科医生所采用[4]。由于股骨粗隆部负重状态下在内侧产生压缩应力,在外侧产生了张应力,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螺钉抓持力降低,股骨颈部骨小梁减少,上外侧骨皮质变薄,易致内固定螺钉由上、外侧骨皮质切出造成髋内翻畸形(我院1例患者发现此情况),无论上述哪种内固定都存在骨折局部塌陷的危险,加之骨折本身的不稳定因素,内固定治疗常达不到满意的疗效,失败率仍可高达20%左右,高龄患者术后仍不能早期下地功能练习,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无法达到骨科医师满意的程度。

  近几年来,我院骨科采用骨水泥双动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患者术后3天能坐在床上,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渐渐增加负重练习,大大降低了呼吸、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我院采用特制假体柄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是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减少合并症、并发症。更主要的是使原伤肢体在截骨后的短缩达到相对的双下肢等长。所以,早期采用特制假体配合骨水泥稳定有效性优于使用常规手术治疗的患者。老龄关节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近年来逐渐被骨科界所采用[5]。由于个体差异,我们认为3~5型适合此类手术(预期寿命短于5年者)。

  【参考文献】

  1  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附438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4,14:50.

  2  邹天明.80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5,14:95.

  3  Mohler CG, Kull LR, Martell JM, et al. Total hip replacement with insertion of an acetabular component without cement and a femoral component with cemnent. Four to seven-year results. 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1):86-96.

  4  Mulroy WF, Estok DM, Harris WH.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use of so-called second-generation techniques. A fifteen-year-average follow-up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5,77(12):1845-1852.

  5  Woolson ST, Haber DF. Primary total hip replacement with insertion of an acetabular component without cement and a femoral component with cement: follow-up study at an average of six years. J Bone Joint Surg Am,1996,78(5):698-705.

  作者单位: 130011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第四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刘强,吕涛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