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自1995年至今,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为理论基础,以“独降肺气”为先导,自拟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2治疗患者均服用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5年前因不良情志刺激后而头晕胀痛,血压185/105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一直服用卡托普利、复方降压片等药,服用时则血压下......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自1995年至今,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为理论基础,以“独降肺气”为先导,自拟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36岁。其中收缩压为140~160mmHg者32例,161~180mmHg者34例,181~216mmHg者10例。舒张压为90~100mmHg者42例,101~110mmHg者22例,111~124mmHg者12例。诊断为该病服药时间3~4年者32例,5~6年者29例,>6年者15例。

  1.2  治疗  患者均服用降气散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

  1.2.1  方药组成  川贝母、木香、马兜铃、辛夷各等份共研成粗末为散。

  1.2.2  服药方法  每用此散10g,开水冲服,或以开水浸泡30min后代茶饮,日服2次;服此散期间停用原服用任何药物;禁忌烟酒。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服用此药15天后,血压降至138/88mmHg以下者且停药后血压稳定在3个月以上者为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停药后血压能稳定3个月以上者为有效;服药15天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仍不能下降,或虽下降但停药后只能维持3~4天为无效。

  1.4  结果  显效47例,占61.84%;有效16例,占21.05%;无效13例,占17.11%;总显效率为82.89%。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5岁,农民。2001年5月23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头晕胀痛5年。5年前因不良情志刺激后而头晕胀痛,血压185/105mmHg,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一直服用卡托普利、复方降压片等药,服用时则血压下降,停药时则血压回升,需长期不间断服药。现头晕胀痛,胸中烦闷,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刻诊:血压186/102mmHg,舌苔白腻,脉象沉弦滑。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痰湿中阻,气机郁遏。处方:降气散300g,每用10g沸水浸泡代茶饮,日2次,停用其他任何药物。2001年6月8日复诊,主诉头晕胀痛、心烦胸闷均已减轻,已能正常入眠。血压134/86mmHg,又以降气散300g,每用10g原法泡服,日服1次,以巩固疗效。并嘱其永忌烟酒。3个月后随访及1年后、2年后追访血压一直稳定在130/82mmHg上下,至今未再复发。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血之于气互根互用而密切配合,血液的运行及血压的形成依赖于气的推动,故有“气为血之帅”和“气行血随”之说。但“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经脉别论》中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气行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从祖国医学角度讲血压的形成机制与“肺朝百脉”即肺气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且肺为华盖,其气以清肃和降为顺,以促使其气推动血及血压的“权衡以平”。如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则致“血之于气并走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张景岳对此解释说:“节,制也,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故曰治节出焉”。肺之治节正常发挥则血压就能稳定维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反之肺失治节则必然出现血压的病态。

  笔者在遣方用药时根据高者抑之之法,以调降肺气为主。其中川贝母甘苦性寒入肺经,功专以清热润肺,主降胸中之逆气,《本草别录》谓“能散心中郁结之气,治心中气不快,殊有功矣。”《药品化义》中说:“贝母苦能下降,辛能散郁,气味俱清,故用以入肺主治郁痰,胸膈逆气,烦渴热甚,此导热下行,痰气自利”。马兜铃辛苦性寒,入肺以清肺降气,清泄大肠,其清泄降气以治肺失肃降,热郁于肺,肺气上逆,故气障而热除,而能抉壅疏通皆有捷效。木香味辛而苦,气味俱厚,沉而降,其功专以行降肺气为主,《心印绀珠经》曰“其用有二:调诸气不可无,泄肺气不可缺”,肺气调时肝之动火自伏。辛夷,味辛性温归肺经,《玉楸药解》中说其可“泄肺降逆,利气破壅”。四药合用以清除而调和肺气,使之清肃之功重振,治节之政相通,则肝之疏泄有承有制,则血液自能正常运行,不致拂逆上冲,则血压自能维持在正常的生理状态,或平稳、和缓、持久的达到降压之理想;另外肺之清肃和降则与通调水道之职相称,“水之上源”对水液的升降代谢有序,而从另一个方面亦起到稳定血压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贝母中所含的川贝碱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产生持久的降压作用[1]。木香中所含的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有比较持久的降压作用[2]。马兜铃中所含的马兜铃酸及木兰花碱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3]。辛夷中所含的挥发油、丁香油酚等有显著的降压作用[4]。

  本降气散不论从祖国医学角度或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均有平稳、和缓、持久的降压作用,确有药简效宏而服用方便,使临床复发性高血压患者易于接受的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2,12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04.

  3  钟荣赓.中药马兜铃治疗高血压的初步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60,(1):55.

  4  张世宣.中药辛夷的降压作用/毒性和实验研究.湖南医学院报(中医中药专辑),1958,11:117.

  作者单位: 273212 山东泗水,泗水县高峪乡卫生院

  (编辑:魏  冉)

作者: 杨茂丁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