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3期

老年人脑梗死与血压、血脂、血糖、D-Ⅱ聚体关系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压、血脂、血糖和D-Ⅱ聚体的关系。根据脑CT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114例和非梗死组(对照组)62例,合并脑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接受降脂、降糖及抗凝、降纤治疗患者除外。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D-Ⅱ聚体检测指标用SPSS10。结果老年人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压、血脂、血糖和D-Ⅱ聚体的关系。方法  抽取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老年(>60岁)住院患者176例。根据脑CT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114例和非梗死组(对照组)62例,合并脑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接受降脂、降糖及抗凝、降纤治疗患者除外。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D-Ⅱ聚体检测指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脑梗死组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等生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h)、血糖(GLU)、D-Ⅱ聚体(D.D)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老年人防治脑梗死的重点内容,降低LDL-ch,提高HDL-ch/LDH-ch比值,加强对血糖的监控防治及抗凝、降纤治疗,对防治老年人脑梗死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脑梗死;老年;危险因素
   
  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老年人脑梗死(>60岁)是老年前期(45~59岁)脑梗死的3.5倍[1]。因此,为更好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率,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群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与非脑梗死的患者在血压、血脂、血糖、D-Ⅱ聚体检测的结果上有无差异,以及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7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1月~2005年6月内科住院患者,年龄>60岁,以脑CT检测结果分为脑梗死组(114例)和非脑梗死组(对照组62例),合并脑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接受降脂、降糖以及抗凝、降纤治疗的患者除外。脑梗死组中男88例(77.2%),女26例(22.8%),平均(75.8±6.47)岁;非脑梗死组中男44例(70.9%),女性18例(29.0%),平均(71.04±6.26)岁。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血压以入院时首次血压为准,生化指标检测为第二天凌晨空腹抽血,采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D.D浓度测定的酶标免疫试剂盒均由上海太阳医学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酶标仪为美国保洁公司EXL-800型。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SBP、DBP)、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h)、血糖(GLU)、D-Ⅱ聚体(D.D),数据以x±s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上述两组样本数值进行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脑梗死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数值均达到高血压病(2级)标准,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TG、TCH、HDL-ch、APO-A、APO-B无统计学差异(P>0.05),HLD-ch、GLU、D.D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比较  (略)

  3  讨论

  3.1  血压与老年人脑梗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血管病成了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脑梗死的发病率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5%~80%[2],由于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研究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显得意义重要。本文的两组临床资料,在年龄与性别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临床分组上根据脑CT扫描结果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因此两组来源危险因素的概率一样。从表1可以看出脑梗死组SBP和DBP均数均达到高血压病(2级)标准,且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高血压是老年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高的血压易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脂质向血管壁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之一。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1997WHO-MONIGA研究报道)发现血压水平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呈线性关系,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缺血性脑卒中增加47%,舒张压每增高5mmHg脑卒中发病的危险性增加46%[3]。目前我国城镇高血压的治疗率为40%,而控制率仅为25%,农村还达不到上述数据,因此,提高人群中高血压病的“控制率”、“知晓率”和“治疗率”,是降低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途径之一。

  3.2  血脂与老年人脑梗死  目前血脂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尚无明确结论,血脂与脑梗死发病之间的联系因研究群体所处的地域、生活习惯、运动嗜好、各种危险因素等对个体影响所占的比重的不同而不同。本文研究显示TG、TCH、APO-A、APO-B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少表明他们不是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HDL-c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LDL-ch却在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HDL-ch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ch升高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其保护血管的作用主要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胆固醇移入HLD,并携带到肝脏代谢,从而降低TG的浓度。HLD-ch还可以通过保护内膜细胞,影响内皮的分泌功能,阻止内皮细胞白细胞激活,调节纤溶和凝血,阻止血小板凝聚,抗氧化等作用而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4]。而LDL-ch则可引起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聚性增高,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与其颗粒小,易透过血管内皮间隙进入内膜下,在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下,变成炎性分子的强力诱变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从而促使脂肪条向纤维斑块发展,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在临床上除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需药物治疗外,无论是高LDL-ch还是低HLD-ch,在临床上亦应引起同样重视并积极予以治疗。

  3.3  血糖与老年人脑梗死  由表1中可看出,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胰岛素抵抗存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是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是多种慢性疾病发展的“共同土壤”。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脑卒中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研究发现血管病变即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也会随着血糖浓度的增加而加重,而糖尿病的前期干预治疗可使任何血管事件降低49%[5]。因此,在老年人群中要注意做好血糖的监控工作,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降糖、降压、减肥,纠正脂代谢紊乱、血小板功能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危险因素着手。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3.4  D-Ⅱ聚体与老年人脑梗死  D-Ⅱ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当体内发生血栓形成或纤溶亢进时,尤其是有血栓形成和纤溶亢进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形成时,血D.D浓度就会升高。因此血D.D水平升高既反映了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又反映了纤溶酶的活性,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由表1可见两组D.D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此,对老年人脑梗死患者要积极进行抗凝、降纤、溶栓治疗,以降低其致残率,从而提高老年人脑梗死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65.

  2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

  3  李天德,田新利.加深对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理解.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87-89.

  4  Gerdon T, Castelll WP, Hjortland MC, et al. High density liporotein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m Study.Am J Med,1997,62(5):707-714.

  5  赵铁耘,李秀钧.糖尿病诊治研究新理论.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02-303.

  (编辑:黄鉴一)

  作者单位: 510850 广东广州,广州市花都区狮岭医院

作者: 陈建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