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4期

肺栓塞的早期防治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防治肺栓塞的方法。方法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20例。结果20例患者除1例发病4h死亡,3例治疗效果不佳外,余16例均治愈,治愈率80%。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防治肺栓塞的方法。方法  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20例。结果  20例患者除1例发病4h死亡,3例治疗效果不佳外,余16例均治愈,治愈率80%。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栓塞;治疗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目前肺栓塞是常见病,其死亡率高,但大多数经正确的治疗,其预后是好的,关键在于早期防治。现就我院近期收治的20例肺栓塞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阐述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急性肺栓塞,发病在6~12h内。年龄38~67岁。男15例,女5例。由于下肢彩色多普勒和肺通气灌注扫描,肺动脉造影确定诊断同时排除各种出血性疾病。

  1.2  方法  首先应用尿激酶20~30u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0.6g皮下注射共7天。因是小剂量尿激酶可以不必监测凝血活酶时间,同时低分子肝素较肝素安全有效。华法林重叠使用3天,首次剂量为4mg,然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调节华法林的剂量(延长至正常时间的1.5~2.5倍)口服3~6个月,每个患者均随访观察。

  1.3  结果  14例患者合并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经治疗下肢血栓消失,肺栓塞治愈;2例下肢深静脉大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的安装,6个月后复查,肺栓塞治愈,下肢血栓好转。余4例患者疗效不佳,其中1例发病后4h死亡,治愈率80%,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血栓并发症。经随访,治愈的患者无一例复发。

  2  讨论

  肺栓塞的发病有51%~71%是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将发生3种不同情况的演变:(1)纤溶和再通;(2)局限和机化;(3)血栓扩展:逆行扩展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顺利扩展可能侵犯下腔静脉,是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如果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2]。因此早期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对治疗肺栓塞有重要意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非手术疗法疗效甚佳,几乎代替了手术疗法。

  目前急性肺栓塞的治疗以溶栓为主[3]。溶栓旨在溶解消除血管内血性栓子,恢复病变肺血管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目前的溶栓治疗大多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或链激酶,rt-PA等冲击疗法,24h后常规给予肝素和华法林治疗[3]。但尿激酶等大剂量冲击治疗合并出血的发生率高约5%~7%,严重者可能致死(约1%)。同时这种传统治疗方法使再栓塞的发生率达17%~23%,这主要由于盆腔和深静脉栓子没有溶解,由此可见早期防治深静脉栓子的重要性。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是行之有效的溶栓方法。当然肺栓塞的病因还有很多种,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肺栓塞的早期防治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程显声,何建国.肺栓塞的流行病学.中国循环杂志,1998,13(2):65.

  2  汪忠镐,王仕华.下肢静脉疾病与肺栓塞.中国循环杂志,1998,14(2):65.

  3  蔡如升.肺栓塞的病因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中国循环杂志,1998,13(3):129.

  作者单位: 116001 辽宁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晏 晖,蒋 丽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