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4期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1999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综合治疗30例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并与仅用牵引、药物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比。1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1]进行诊断,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点击显示 收起

     1999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采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综合治疗30例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良好疗效,并与仅用牵引、药物治疗的30例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1]进行诊断,均行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

  1.2  中医辨证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突出症诊断辨证标准[1]和文献资料[2,3]拟定,分为三个证型。

  1.2.1  寒湿阻督证  证见腰背脊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与大腿后侧,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或恶寒怕凉,舌淡苔白,脉弦紧。

  1.2.2  脊督瘀滞证  证见腰背脊板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或有外伤史,舌暗紫,脉弦紧或涩。

  1.2.3  肾督亏虚证  证见腰背疼痛,绵绵不绝,腿膝酸软无力,劳累更甚,休息或卧则减轻;偏阳虚者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腰痛局部发凉,神疲少气懒言,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心烦失眠、多梦、面色潮红、足心发热,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1.3  病情分级  采用百分法[4],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评分,见表1。分为3级:轻度:≥75分,中度55~74分,重度<55分。

  1.4  一般资料  共60例,均为单侧型。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2,3。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评分  (略)表2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χ2=0.01,P>0.05;△t=0.94,P>0.05;t=0.39,P>0.05;※χ2=0.25,P>0.05表3  两组病情等级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χ2=0.28,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手法、中药、针灸、牵引等方法综合治疗,配合功能锻炼。

  2.1.1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术者先自上而下沿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脊椎两侧至下肢承山穴3次;接着双手交叉,自T1起沿脊椎(督脉)由上而下按压至腰骶部,反复3次;再以拇指点穴腰阳关、命门、肾俞、志室、环跳、承扶、委中等穴;点穴后,自下而上,分别沿督脉、足太阳经施以法,至下肢承山穴以下,反复3次。然后,属患者两手把住床头,助手握住两踝,做对抗牵引约10min,术者用拇指或手掌按压椎旁压痛点约3min;按压毕,术者握患者双踝,在用力牵引的基础上进行上下抖动3~5次,再揉按患者腰部3~5min。最后患者侧卧,术者一手按其髂骨后一手推其肩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搬,这时可在腰骶部闻及弹响声。然后伸直下肢做腰轴过伸动作各3次,术毕换体位做另一侧。

  2.1.2  药物治疗  寒湿阻督则祛风除湿、散寒通督,方用独活寄生汤加蜈蚣、僵蚕、全蝎。督脊瘀滞证则活血化瘀、散滞通督,方用身痛逐瘀汤加蜈蚣、全蝎。肾督虚弱证则补肾壮督、通络,偏阳虚者用右归丸加蜈蚣、全蝎、木瓜、牛膝,偏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地龙、红花、桃仁、赤芍、蜈蚣。

  2.1.3  针灸治疗  取阿是穴、环跳、委中、承山、悬钟等,强刺激手法,留针10min,隔日1次。除阴虚者可用温针灸法。当归注射液10ml,在骶髂关节、臀部痛点、承山穴周围等疼痛明显处注射,3天1次。

  2.2  对照组  采用骨盆牵引和药物治疗。牵引疗法:在腰髂部缚好骨盆牵引器后,仰卧床上,每侧各用10kg重量做牵引,并抬高足跟一侧的床架做对抗牵引,每天牵引1次、每次大约30min。牵引重量及牵引时间可结合患者感受而调节。药物治疗同治疗组。

  2.3  固定和功能锻炼  两组均予以腰围固定和功能锻炼,睡硬板床,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疼痛减轻后,锻炼腰背肌。

  2.4  疗程  1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采用百分法[4]评定疗效,优:90分以上;良:75~90分;可:50~74分;差:<50分。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86.67%,对照组优良率53.33%,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表4  两组疗效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χ2=7.98,P<0.0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腿痛”、“痹病”范畴,病位在脊督,病理关键在于外感寒湿,邪气留滞脊督,督脉不利;或跌扑闪挫损伤脊督,脉络瘀滞;或肝肾亏虚,精血不足,脊髓督脉失于充养而痿弱。中医治疗的核心与灵魂是辨证施治,故临床视其证候表现在手法治疗的基础分别予以祛寒湿、散瘀滞、补肾督之法,盖“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故佐以通督止痛之品,常用蜈蚣、全蝎、水蛭之类。

  现代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常导致神经根受压,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充血、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而粘连。手法治疗可以使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得以还纳,能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和改善血液循环、散寒湿、活血通络之品具有改善微循环,消除水肿、止痛等作用。针灸可调畅经气,活血止痛,配合穴位注射以舒筋止痛。故综合应用,可收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30.

  2  刘绪银,石海澄,石凯歌.督脉病证治辨析.湖南中医药学报,2000,7(1):6-7.

  3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229.

  4  岳寿伟,周希东,黄丽云,等.屈曲旋转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6,19:227.

  作者单位: 417000 湖南娄底,娄底市中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赵 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