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的变迁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8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化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各年份病原菌的变化特点。葡萄球菌仍为主要革兰阳性致病球菌,但优势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转为施氏葡萄球菌。结论我院肺部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近8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变化特点,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各年份病原菌的变化特点。结果  真菌由1997年的第9位(2.4%)跃居为近四年的第一位(28.6%~43.8%)。克雷伯杆菌及聚团肠杆菌始终为主要的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仍为主要革兰阳性致病球菌,但优势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转为施氏葡萄球菌。结论  我院肺部真菌感染率逐年上升。了解本院致病菌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尽管不断开发抗菌药物,但是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因此,监测致病菌变迁情况,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调查对我院近8年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618例痰菌培养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所有痰标本均取自1997年1月~2004年12月8年间我院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共2618份,男1372例,女1246例,年龄在3个月~91岁。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肺脓肿等。

  1.2  采集方法  晨起刷牙,0.9%氯化钠漱口后用力深咳,弃去第1口痰,将第2口痰咳入无菌瓶内或口腔护理后用吸痰管吸痰,部分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采用一次性封闭性吸痰管从气管插管内吸痰或经纤维支气管镜下冲洗留取痰标本。镜检显示白细胞与上皮细胞的比例大于
  2.5为合格痰。1h内送检,连送2天,2次同一菌种纯培养阳性者确定为致病菌。

  1.3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天津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血平板及中国兰培养基,细菌鉴定于1997~1999年为生化编码法,2000年以后使用上海复兴Fortune20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

  1.4  调查方法  去除同一病例中同一部位同一方法所获得的重复菌株,按统一方法统计各年份痰菌培养病原菌构成比。

  1.5  统计学方法  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2  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各年份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培养病原菌种类,见表1。

  2.2  病原菌的变迁情况  近8年来,送痰菌培养分离致病菌58种2618株。真菌由1997年的第9位(2.4%)跃居为近四年的第1位(28.6%~43.8%),并且已成为主要的混合致病菌(占真菌总数的27.4%~41.3%),其组成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真菌总数的85%~100%)。革兰阴性杆菌呈下降趋势(93.2%下降至59%),与文献报道的85%下降至65%[1]相近。克雷伯杆菌由1997~1999年的第1位降至第2、3位。聚团肠杆菌在1997年位居第4,自1999年以后(除2002年),已与克雷伯杆菌成为前两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下降较明显,前6年位于第2~4位(10.4%~16.8%),近两年已降至第8(3.4%)、第6位(4.7%)。假单胞菌由第4、5位(6.5%~11.1%)降至第11、12位(1.9%~2.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逐年递减50%左右,且近两年未检出。球菌占总菌数3.8%~7.3%,低于文献报道的7.5%~16.6%[1~3]。葡萄球菌仍为主要致病球菌,但优势菌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转为施氏葡萄球菌。

  表1  各年份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略)

  3  讨论

  我院肺部真菌的感染率逐年显著上升,近四年一直处于第1位,其中白色念珠菌占菌总数的85%~100%。据报道,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著增多,其患病率由20纪50年代初期的0.3%上升至11.3%,常导致致死性终末感染[4]。一方面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黏膜受损,纤毛运动功能减退有关,另一方面长期或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破坏了自然保护屏障,导致体内微生态平衡紊乱从而造成菌群失调。白色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具有分布广、致病力及黏附性强的特点。它能分离磷脂酶A和溶血磷脂酶,前者能将机体上皮细胞破坏,使真菌容易侵入机体细胞内进行繁殖;后者由该菌分离出来,以保护其自身的生长繁殖。白色念珠菌的这种侵袭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成为真菌感染的主要菌种[5]。

  【参考文献】

  1  运小鹏.肺部感染痰细菌分离及耐药性的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7):821-822.

  2  张庆文,张益辉,王泽球.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82-584.

  3  李智山,邓三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体外耐药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458-460.

  4  陈文彬.深部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概述.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5.

  5  王世恒,朱秀华,张帆.106株真菌的分类和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3(3):250-251.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石寒冰 张贵祥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