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1500名卫校学生高血压发病率、病因调查及保健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国高血压病的研究已历时30多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高血压的标准,1979~1980年在全国开展了对15岁以上城乡人口400多万人的血压抽样普查,其中高血压确诊率为4。85%,临界高血压患病率为2。1991年卫生部统一部署,按人口比例抽样950356人,高血压确诊率为4。13%,临界高血压7。...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高血压病的研究已历时30多年,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高血压的标准,1979~1980年在全国开展了对15岁以上城乡人口400多万人的血压抽样普查,其中高血压确诊率为4.85%,临界高血压患病率为2.88%;1991年卫生部统一部署,按人口比例抽样950356人,高血压确诊率为4.13%,临界高血压7.31%[1]。近10年来高血压人数又增加了25%,到目前为止估计已达1亿多,且知晓率仅有26%,治疗率只有12%,控制率仅有2.9%。患病后不仅血压增高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为人类致死的重要疾病之一。为此,我们针对学生入校查体所示的部分学生血压偏高的情况,对在校的1500名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血压监测,并对发病原因(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保健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本校1998、1999、2000年入学的3个年级的学生,年龄最小15岁,最大21岁,平均19岁,其中来自农村的占90%,来自城镇的占10%。

  1.2  监测标准  以国际最新标准,血压≥140/90mmHg(18.7/12.0kPa)就可诊断为高血压,其中轻度高血压为140~159/90~99mmHg(18.7~21.2/12~13.2kPa),中度高血压为160~170/100~109mmHg(21.3~22.7/13.3~14.5kPa),重度高血压为≥171/110mmHg(22.8/14.7kPa)。

  1.3  调查方法  定专人、定血压计、定测量时间,统一按班级逐人测定;选择经监测具有准确性的汞柱式血压计两台;测量部位定在右上肢肱动脉处,坐位测量,由专人监测与记录,记录方法采用mmHg(kPa)计量单位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测量结果  在150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的血压≥140/90mmHg(18.7/12.0kPa),其中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或等于此标准者6人,单纯收缩压达标者4人,单纯舒张压≥90mmHg(12.0kPa)10人,其按血压的高低分类,轻度高血压18人,中度高血压2人。详见表1。

  表1  血压测值异常统计表 (略)

  2.2  20例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现龄的对照  发现血压高于正常时的年龄,最小为14岁。20名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现龄对照情况详见表2。

  表2  20例高血压发病年龄与现龄的对照表(略)

  2.3  20名高血压发病原因调查分析  其中10人与家族性高血压遗传因素相关;13人与饮食习惯有关。本校地处北方山区,人们喜食腌制品,如咸菜、咸鸡鸭蛋、咸鱼等及面酱、辣酱等高钠盐食品,日摄入钠盐量超标;更值得重视的是社会心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其中有6人家居闹市区或公路旁,长期缺乏良好的休息环境,也有的学生因长期学习成绩不佳,情绪压抑和性格内向等社会心理因素所致,详见表3。

  表3  20例高血压发病相关因素一览表(略)

  总之,中专学生高血压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遗传、地方饮食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来控制与预防高血压,方可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3  高血压的控制及预防保健对策

  3.1  合理的饮食习惯  限制钠盐摄入,WHO建议高血压者钠盐摄入4g/d。我国人群尤其食盐较高的北方人,应将钠盐日摄取量控制在6g左右,少食或不食腌制品。据报道长期少食钠盐,可使收缩压下降8~15mmHg(1.07~2kPa),舒张压下降5~8mmHg(0.67~1.07kPa)[2]。

  3.2  松弛训练  诱导学生用松弛反应的方法降低血压,如听音乐、参加文体活动、看电视、默想等,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可使收缩压下降9~27mmHg(1.2~3.6kPa)、舒张压下降4~16mmHg(0.53~2.13kPa)[2]。

  3.3  心理保健  社会心理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调查发现20例高血压中有1/3的学生被学业、工作、情感等问题所困,情绪低落、精神负担加重而影响正常睡眠;还有1/3学生因家居环境造成上课无精打采,久而久之精神压抑,考虑时精神紧张。所以,要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惑释疑,避免精神刺激,改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睡眠。

  3.4  增进运动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使收缩压下降6~13mmHg(0.8~1.73kPa)、舒张压下降9~12mmHg(1.2~1.6kPa)[2]。

  3.5  减轻体重  限制饮食总热量,少食甜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和适当体力劳动是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可使平均动脉血压降低9~27mmHg(1.2~3.6kPa),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若运动量突然减少,会增加体重。另外,日摄入总热量过高、长期喜食甜食高脂食品,均可致体重超过标准,故应约束自己,保持标准体重。

  3.6  其他  若采取以上方法血压仍不稳定,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一般轻度高血压应1~2个月复测一次;中度高血压1个月复测一次,遵医嘱服药治疗。

  总之,中专学生中血压偏高的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及遗传有关,据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对策,长期坚持,以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

  【参考文献】

  1  钱学贤.现代心血管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16,1421.

  2  黄敬亨.健康教育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80.

  作者单位: 264400 山东威海,威海市卫生学校

  (编辑:田  雨)

作者: 李叙香 张秀凤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