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创伤性湿肺的X线诊断(附5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刨伤性湿肺是胸部闭合性创伤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病由Bufiord于1945年通过尸检后首先命名[1],并经Danie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2],本文根据近年来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湿肺50例进行分析。(2)创伤原因:车祸伤28例,占56%。(4)临床情况:与外伤类别、强度有一定关系,通常以胸痛、气急表现为主,意识大多清楚,少......

点击显示 收起

  刨伤性湿肺是胸部闭合性创伤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病由Bufiord于1945年通过尸检后首先命名[1],并经Danie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2],本文根据近年来抽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湿肺50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年龄与性别:本组年龄最小12岁,最大77岁,以25~45岁多见。男44例,女6例,二者之比约7∶1。(2)创伤原因:车祸伤28例,占56%;跌落伤14例,占28%;塌方挤压伤5例,占10%;钝器击伤3例,占6%。(3)就诊时间:外伤就诊最短1h,最长7天,24h之内46例,其中6h之内34例。(4)临床情况:与外伤类别、强度有一定关系,通常以胸痛、气急表现为主,意识大多清楚,少数昏迷、休克者,除胸部有严重创伤外,常同时有颅脑损伤或胸部损伤,肺部可闻及湿啰音,重者可闻及大片水泡音。

  1.2  X线表现

  1.2.1  病变分布  与受伤的部位有关,可跨叶、跨段分布。多分布在中下肺野,与下胸部受伤机会多基本一致,50例中,有45例为一侧胸部受伤,伤侧湿肺42例,其中15例对侧同时有湿肺。本病在胸部创伤中是不可忽视的,但以受伤侧重表现明显。

  1.2.2  病变形态  病变形态各异。是以外伤后不同段的表现为主,可以相互转化,早期X线表现,可为纹理增强,或有斑点状影,而进一步发展成云絮状或大片状阴影。根据本组病例X线表现,笔者同意赵长江等[2,3]学者之分型法,间质型:肺纹理增强、模糊,其纹理间杂有小斑片状影。本组6例,占12%。节段实变型:表现为肺的等段或等叶大片状实变影。本组18例,占36%。弥漫实变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野广泛分布的斑点、片状模糊影。本组14例,占28%。云雾型: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肺野透光度降低,呈云雾状或磨玻璃样外观。本组有12%例,占24%。

  1.2.3  病变密度  与病变的形态和伤后就诊时间早晚有关。大部分病变为低中等密度。低密度可呈磨玻璃状。实变型则与普通肺炎相似。

  1.2.4  消散时间  湿肺消散时间与病变的范围及程度有关。一般消散较快,吸收最快2天,大部分在1周内完全消散或基本消散,少数在2周左右。但也有个别病例延至1~2个月尚未完全消散,本组有1例。肺部残留少量纤维条索状影。

  1.2.5  肺外改变  小组病例37例合并数量不等的肋骨、锁骨等骨折,24例有少或中等量胸腔积液,其中13例为血气胸。合并胸部、颈部皮下气肿及纵隔气肿7例。

  2  讨论

  目前对本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3~5]。

  2.1  肺组织直接损伤学说  认为外力作用肺组织时,肺毛细血管和肺泡之间基底膜受损,导致肺泡Ⅰ型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充血、肿胀、坏死脱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体液和血浆渗入或漏出形成湿肺。

  2.2  缺氧学说  认为外伤后,由于疼痛或休克致呼吸功能障碍,使氧吸入不足,由于缺氧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2.3  支气管梗阻学说  胸外伤后,肺内广泛小支气管刺激痉挛,分泌物增多,加之疼痛抑制了咳嗽反射作用,使肺液排除功能降低所致。

  2.4  神经学说  胸外伤同时,胸迷走神经受到损伤,使植物功能失调,毛细血管痉挛、内压升高、渗出增多,另一方面肺液的清除受到障碍,因而形成湿肺。

  【参考文献】

  1  李朝华,陈锦明.少见疾病X线诊断.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8-50.

  2  赵长江.创伤性湿肺线诊断.放射学杂志,1983,2(2):67.

  3  李兰贵.创伤性湿肺X线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1,15(4):261.

  4  孙即昆.肺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83.

  5  吴之理.实用医学大词典.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463.

  作者单位: 1 158100 黑龙江鸡西,鸡西市人民医院

        2 黑龙江鸡西,鸡西市恒山中心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刘策 孙宁一 金永和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