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小儿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麻醉科应用广泛,我科近2年来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24G,22G)做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断指再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严重挤压伤9例,行清创及断指再植术,其中2例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加硬膜外麻醉下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术。1g作为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常规消毒,......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留置针在手术室、麻醉科应用广泛,我科近2年来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24G,22G) 做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断指再植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手外伤病例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17~58岁,ASAⅠ~Ⅱ级。其中断指30例,包括单指、多指不全或完全离断,肌腱、神经、血管等损伤;严重挤压伤9例,行清创及断指再植术,其中2例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加硬膜外麻醉下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术。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作为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接心电监护,开放静脉。所选患者均采用腋路法。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90°,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固定腋动脉,右手持24G小儿静脉留置针(动脉搏动较深者可选用22G)自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20°,缓慢进针,直到有刺破鞘膜的落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而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外套管,右手拔除针芯,连接延长管注射器,用3M手术粘贴巾固定,回抽无血后注入1%盐酸利多卡因与0.1%丁卡因20~4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有禁忌证者除外)。术中根据手术时间需要,每隔90~120min追加首次剂量的1/3~1/2。至术毕拔除外套管。

  2  结果

  本组39例手术中,手术耗时最短1h45min,最长8h20min,其中除1例效果欠佳,1例导管脱落外,其余37例效果均较满意(约占94.8%)。注药后观察BP、P、R无明显变化,除2例自述头晕、眼花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术毕拔除外套管未发生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小儿静脉留置针做腋路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具有取材方便、简单实用、操作简便、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等优点。一般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采用7G注射针头,穿刺或推药时若固定不稳易导致穿刺针误入腋动脉,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而且受时间的限制。我科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24G,22G)针头小于普通成人静脉留置针(16G,18G),且24G留置针针头小于常用的7G注射针头(图1)故在穿刺或留置过程中,只要定位准确操作轻柔,较少引起损伤周围血管。而且有外套管留置于腋鞘内,可以根据手术时间的需要间断给药,特别适合于手术时间长的断指再植术的麻醉。本组中1例阻滞效果欠佳,出现止血带疼痛。由于腋路阻滞上臂外展90°,腋鞘被肱骨头压迫,局麻药不易上行扩散所致,故注药时可压迫腋鞘远端,以利局麻药上行扩散[1]。2例再造术在臂丛神经阻滞加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先于硬膜外给药完成足趾游离前再给予连续臂丛给药,既避免了单位时间内局麻药过量,又完成了上下肢的同时阻滞,效果尤为明显。

  图1  7G注射针头与24G留置针的对比 (略)

  笔者认为,小儿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对严重挤压伤,断指再植,游离足趾移植再造等复杂手外伤手术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临床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44.

  作者单位: 314419 浙江海宁,海宁市马桥医院麻醉科 

  (编辑:乔  晓)

作者: 褚丹涛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