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7期

门诊高血压患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提高,执业强度变更,高血压病也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滞后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的匮乏,使人们对疾病认识不足,尤其是早期高血压患者因无明显症状而就医不及时,服药不坚持,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病频繁,使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下降。为此在门诊工作中我院及时开展了对此......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国民经济提高,执业强度变更,高血压病也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然而滞后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的匮乏,使人们对疾病认识不足,尤其是早期高血压患者因无明显症状而就医不及时,服药不坚持,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发病频繁,使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下降。为此在门诊工作中我院及时开展了对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患者的一些不良习惯得到及时干预,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性,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和巩固,避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最新诊断标准: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其中有一项经过核实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凡140mmHg≤收缩压<160mmHg或90mmHg≤舒张压<95mmHg的则为临界高血压。凡血压在临界以上的患者500例为教育跟踪对象,其他人群自愿参加。

  2  教育方法

  2.1  群体教育  利用候诊时间,对一些普遍性的知识及健康问题采取集中的讲解教育或放映自制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教育光碟,由资深护理人员或临床专家给患者进行专题讲座或开展咨询活动。

  2.2  随机教育  针对门诊患者就诊随机性大,首诊医生或护师针对不同的健康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简短的解释、说明、指导、安慰。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一对一的传授保健知识,是患者乐于接受的,能增强患者的信任和信赖。

  2.3  书面教育  向患者推荐有关知识的书籍报刊。或将有关高血压知识的资料编纂成健康教育处方交给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阅读,患者通过阅读获得与有关的防治知识。

  2.4  健康知识专栏教育  充分利用医院的壁报栏,针对患者普遍关心的、共性的问题进行定期的教育,语言通俗易懂,形式喜闻乐见,见表1。

  表1  高血压知识教育前后行为知晓率对照  (略)

  3  结果

  健康教育前500例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3%,教育后知晓率为89%,知晓率提高了66%。由此可见,在门诊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使患者提高了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而且也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

  4  讨论

  门诊是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医患双方缺乏有效互动,不但影响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任、理解、配合及助理的依从性,而且还会引发医患的信任危机,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门诊医生观念滞后,总认为健康教育是保健科或护理人员的事,医疗服务还停留在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上,只重视检查、施药,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患者对疾病认知上的困难。门诊医生接诊量太大,大多医生被“量”所困,没有足够的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的社会背景、执业情况、生活习惯,对疾病的治疗方案及目的、意义,如何规避医疗风险及并发症等健康知识不能逐一告知。门诊医生不能正确评价健康教育对医嘱依从性的积极作用,患者心理和情感需要得不到重视,所以对患者的疑问不是能给以耐心的解答,而是敷衍了事。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也成为向群众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医院的服务管理模式也要随之变革,把医护人员从繁琐的各种单据的书写等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还他们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增加人们对预防保健知识的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解决健康问题,使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451100 河南新郑,新郑市人民医院门诊部

  (编辑:于  伽)

作者: 鲍丽君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