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从督辨治颈椎病45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从督辨治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从督脉辨治,对照组35例按传统辨证方法辨治。结论说明从督辨治神经根型、颈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疗效。【关键词】颈椎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从督辨治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将80例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从督脉辨治,对照组35例按传统辨证方法辨治。结果  3个疗程内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7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说明从督辨治神经根型、颈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疗效。

    【关键词】  颈椎病;督脉;中医药疗法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段脊柱慢性退行性疾病,传统的中医治疗主要是从寒、湿、痰、气、血、肝肾等方面辨证施治。笔者依其病位、特征从督辨治该病颈型、神经根型45例,并进行了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与分型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1]的诊断与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与分型。

    1.1.1  诊断标准  (1)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2)多数为慢性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4)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1.1.2  分型标准  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1.1.3  辨证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中医证候分类标准[2]进行辨证,分为寒湿证和瘀滞证。寒湿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遇寒淋雨加重;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寒肢冷,舌淡红,苔白,脉弦紧。瘀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1.1.4  主要症状分级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症状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记2分、4分、6分,无症状或症状消失记0分,见表1。 表1  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

    1.2  一般资料  共观察80例,年龄40~68岁,均为慢性发病,病程1~5年,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5例,治疗前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表3  两组病情比较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按参考文献[3~5]中有关方药加减治疗。寒湿证用加味龙虎散合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药用:葛根、白芍、苍术、全蝎、川乌、鳖甲、牛膝、附子、秦艽、蜈蚣、穿山甲、川芎、桂枝、地龙、威灵仙、甘草。瘀滞证用身痛逐瘀汤合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药用:秦艽、川乌、川芎、红花、桃仁、没药、香附、葛根、白芍、全蝎、穿山甲、鳖甲、蜈蚣、地龙、木瓜、牛膝、土鳖、威灵仙、僵蚕、甘草。

    1.3.2  对照组  按《中医筋伤学》[6]有关方药加减。寒湿证用桂枝附子汤加减,瘀滞证用活血止痛汤。两组中药治疗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外敷颈部。

    1.3.3  疗程  均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定疗效。

    1.4  疗效

    1.4.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1]拟定。采用疗效指数评定,疗效指数(R)=[(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临床痊愈:R ≥95%,活动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显效:70%≤R<95%,活动明显好转;有效:30%≤R<70%,活动好转;无效:R<30%。临床痊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1.4.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从督辨治颈椎病有较好疗效。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2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颈椎病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颈部的损伤和颈椎的退行性变两个方面。颈椎间盘、椎体、椎间小关节等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颈椎间盘退变变扁并向周围膨出,椎体周围的韧带及关节囊变得松弛,使脊柱不稳定,活动度增大,刺激周围的骨膜和韧带,导致椎体缘及小关节部形成骨刺。骨刺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以及韧带、关节囊的充血、肿胀、纤维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向后外侧的突出可使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的挤压,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症状。因急性损伤引起的颈椎病较少见,因慢性劳损引起颈椎病者为多见,如长期低头工作,可使颈部经常处于一种强制性体位,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与关节等的劳损。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不当亦可造成颈部劳损。颈部软组织的劳损可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使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加速,促进小关节的增生,从而造成压迫而发病。此外,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六淫之邪的侵袭、毒邪的感染等都可促进颈椎病的发展。

    古代中医文献无颈椎病名,但与其相关的论述散见于“痹证”、“头痛”、“眩晕”、“项强”、“项筋急”、“项肩痛”、“骨痹”之中。《张氏医通》云“肾气不循故逆,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奕久坐致脊背病”,提出了类似颈椎病的形成原因。传统中医认为肝肾不足、颈脊筋骨痿软是本病发生的内因,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引起本病的外因。因此,治疗上常从肝肾、气血、风寒湿邪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并一直沿袭至今。

    依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特征,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颈部,属颈督病变。《灵枢·本输》云“颈中央之脉,督脉也”。《灵枢·营气》曰“足厥阴……上循喉咙,入顽桑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颜,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素问·骨空论》论述督脉循行分布时指出:督脉在下者,于女子“入系迁孔,其孔溺孔之端也。络循阴器,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臂,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贯脊属肾”;于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分支“别出下项,循肩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灵枢·经脉》指出其络脉“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督脉与肝肾相连,络脑,行脊中。从颈椎病的病位症状表现来看,无论何种类型,症状的出现均是督脉所过部位的症状。因此,本病当为督脉病变,病机特点是督脉经气不利,不通则痛。风寒湿邪浸淫,邪犯项督,则督脉痹阻、经气不利。颈部损伤一则督脉直接受损而痹阻,二则瘀血留着不去,深入骨节则骨骱变性,压迫督脉而致经气不利。督脉经气不利则督脉所过部位出现相应症状。颈型、神经根型主要相当督脉主干及络脉病变,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宣通督脉,并视虚实而灵活变通。

    葛芍艽仙四虫散是刘绪银主任医师从督治疗脊椎病的经验方,葛根能升阳解肌、宣通督脉经之气,善治项背强几几;威灵仙、秦艽、祛风湿通经络,威灵仙尚能软坚散结、软化骨质;蜈蚣搜风通络;全蝎、僵蚕化痰通络,擅长解痉;芍药、甘草能缓急舒筋止痛;鳖甲补肝肾、益精、生髓、充骨;穿山甲活血化瘀,与软坚散结药合用可加强祛风湿作用,可加强宣通督脉之功;白芍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舒筋;川乌温经止痛,牛膝引血下行、通督脉,与葛根相伍则升降相济,增强通络舒经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白芍、甘草、蜈蚣有缓解肌肉痉挛作用,活血化瘀药能促进水肿消失与组织渗出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抑制异常细胞增殖、组织增生、钙化、纤维化等,可有效地控制局部炎症病变,解除压迫。该方升降并举,阴阳共调,补散相兼,滋而不腻,补而不滞,通而不伤正,温而不化燥,标本同治。结合辨证加减,可消除和减轻骨刺部位的炎症性变化,解除压迫,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与关节新陈代谢,促进骨质关节病损组织修复等具有积极意义,因而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刘绪银,石海登,石凯歌.督脉病证治辨析.湖南中医导报,2001,7(6):8.

    4  张清,刘绪银.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治疗脊椎骨质增生症109例.湖南中医导报,1996,6(2):23-24.

    5  杨少波,刘绪银.葛芍艽仙四虫散加减治疗颈椎病112例.湖南中医导报,2005,11(4):46-48.

    6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1-188.

      作者单位: 1 417100 湖南涟源,涟源市妇幼保健院

    2 422900 湖南邵阳,邵阳正骨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胡承根,刘绪银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