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63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笔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泻肺平喘法为主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住院病人63例,取得较好疗效。合并房颤6例,肺性脑病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冠心病8例。2治疗方法基本方由党参、黄芪、制附子、桂枝、丹参、红花、茯苓、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组成。4治疗结果显效42例,占66。...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泻肺平喘法为主治疗肺心病合并心衰住院病人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3例,男51例,女12例。其中50~60岁21例,60~70岁24例,70岁以上18例。病程(包括原发病的病程在内)最长50年,最短3年;年龄最大76岁,最小5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及肺部感染。合并房颤6例,肺性脑病5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冠心病8例。

    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由党参、黄芪、制附子、桂枝、丹参、红花、茯苓、桑白皮、葶苈子、苏子组成。痰多色白者加陈皮、法夏、炙紫菀;痰多色黄者加黄芩、瓜蒌仁、胆南星;水肿甚者加大腹皮、冬瓜皮、猪苓。上方每日1~2剂,每2~4h口服1次,每次口服100ml,心衰较重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配合用西地兰、速尿、先锋霉素V号等强心利尿、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并发症。

    1.3  疗效标准  参照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疗效判断标准。

    1.4  治疗结果  显效42例,占66.7%;好转15例,占23.8%;无效6例,占9.5%。总有效率为90.5%。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60岁。因肺心病合并心衰、呼衰在某医院用西药抢救10天,不见好转,于2002年2月25日17∶00转入我院治疗,症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喘胸闷,心悸气短,口唇、肢端紫绀,喉间痰鸣,体瘦,双下肢中度水肿,按之凹陷,语声低微,畏寒怕冷,舌质紫暗,苔白厚,脉沉细无力。胸廓呈桶状,双肺满布哮鸣音,双下肺闻及湿啰音,心率136次/min,律不齐,剑突下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WBC 14×109/L,N 0.85,L 0.15。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心血瘀阻,水气凌心射肺。治法: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泻肺平喘。以基本方重用党参、茯苓、葶苈子,日1剂,分2次煎服,另给可拉明5支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持续静滴,先锋霉素Ⅴ号4g,地塞米松5mg加入5%GS 250ml静滴,利多卡因100mg加入5%GS 40ml静推,速尿20mg静注,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等处理,1天后症状缓解,2天后心衰纠正,呼吸平稳,精神好转,夜能入寐,即停用西药及吸氧,原方加减治疗2周,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曾复发。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属中医“肺胀”、“喘病”、“心悸”、“水肿”范畴,为本虚标实证,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泛、痰阻为标,涉及心肾肺脾四脏。本方所选方药由参附汤、补肺汤、真武汤、冠心Ⅱ号方衍化而来,有补元气,益肺补脾,扶正以固后天之功。附子温阳利水,回阳救逆以固先天;桂枝温经通阳;丹参、红花活血祛瘀;葶苈子苦寒,泻肺平喘,配以参、芪驱邪而不伤正,且防桂、附温燥;苏子降气祛痰;桑白皮、茯苓利水消肿。诸药合用,每获良效。

     作者单位: 430400 湖北武汉,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教务科

 (编辑:江  枫)

作者: 黄杏莲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