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莫大的身心痛苦及不良反应,全产程镇痛在我院已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并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硬脊膜外腔阻滞(EB)禁忌,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的产妇29例作为A组(试验组)。另选产妇35例为B组(对......

点击显示 收起

    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莫大的身心痛苦及不良反应,全产程镇痛在我院已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和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硬脊膜外腔阻滞(EB)禁忌,自愿要求行镇痛分娩,且无产科及内科重大并发症的产妇29例作为A组(试验组);另选产妇35例为B组(对照组),未用任何止痛措施。两组孕妇ASAⅠ~Ⅱ级,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及产次(均为初产妇)差异无显著性。

    1.2  镇痛方法  A组于第一产程(T1)宫口开大至2cm左右时,经L2~3或L3~4椎间隙行常规硬膜外腔穿刺并向头置管4~5cm。平卧后先硬膜外腔注射0.7%利多卡因3~5ml,观察5min后,无全脊麻及局麻药中毒征象,用针刺法测试麻醉绝对阻滞平面在T10以下,相对阻滞平面在T8以下,然后根据病人对宫缩痛的反应情况再注入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的混合镇痛液5~7ml(试验量产妇无宫缩痛者也可不用),首次局麻药总量为5~12ml,以后平均每间隔1h注入混合镇痛液6ml,至宫颈口开大至10cm时,可降低布比卡因浓度为0.0625%~0.1%,也可暂时停用麻醉。这些应根据产妇的腹直肌及盆底肌肌力情况灵活调整,并正确指导产妇协调产力往下用力,胎儿娩出后再注入镇痛液5~6ml,然后拔除麻醉导管停止麻醉。

    1.3  观察项目  (1)镇痛程度(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以0(完全无痛)~100分(剧烈疼痛)计。于产前(T0)、第一产程(T1)、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T3)分别评分并与B组比较(见表1)。(2)将镇痛分娩后的产妇进行镇痛分娩后的认知调查(见表2)。(3)观察产程进展、胎儿宫内窘迫、麻醉不良反应(见表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数据均数差异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3。一般情况:A组有1例因胎先露异常改剖宫产退出观察,实际完成试验29例。产时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产前,而A组则和产前差异无显著性。产时A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见表1)。A组与B组比较,宫颈扩张明显加速,产程明显缩短(尤其第一产程),胎儿宫内窘迫率明显降低。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生命体征稳定,均未发现明显的低血压、心动过缓、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表1  两组产程中镇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表2  29例镇痛分娩后的认知调查

    3  讨论

    3.1  分娩镇痛的必要性  因分娩疼痛(特别是潜伏期)可促进机体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并抑制有效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子宫收缩,对分娩若不采取任何镇痛措施,可使部分产妇产程延长。

    3.2  分娩早期即采取止痛措施(EB),可收到下列两方面预期效应  (1)第一产程中如果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不存在胎位、胎先露等异常因素,就可达到潜伏期明显加速,活跃期子宫收缩和产程不受明显影响的目的。原因是阻滞子宫下段、宫颈运动神经(S2~4)及盆底、阴道的运动神经(L1~S4),降低了软产道阻力,有利于胎头下降及宫颈口扩张。而宫体的运动神经(T10以上)未被阻滞,故不影响子宫收缩,保证了正常的子宫收缩力。(2)第二产程中,降低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浓度,保留腹壁、盆底肌肉张力及其收缩力,把局麻药浓度降到最低(0.0625%布比卡因)或停用30min,就可防止麻醉引起的第二产程延长。

    3.3  镇痛分娩中以硬膜外阻滞的效果理想,在无痛的同时,产生某些有益的生理效应  (1)母体儿茶酚胺释放减少,子宫血流和收缩活跃性可获得显著改善。(2)镇痛分娩时,产痛解除,改善了子宫收缩频率,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可稳定产妇的生理内环境,减轻了烦躁,消除焦虑,消除产妇“过度通气”和“通气不足”的不良循环,维持了正常肺通气量,降低了氧耗,减少了酸中毒,对产妇和胎儿是有利的。(3)可根据分娩进展的需要,灵活提供剖宫产的麻醉。

    3.4  对胎盘和胎儿血流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应用硬膜外无痛分娩时,如果不发生低血压,重视母体的体位和有效循环血量的条件下,胎盘和绒毛间的血量不仅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可显著增加。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可能是产痛引起母血中儿茶酚胺的增加,导致胎盘血流量减少使胎儿处于低氧状态。

    3.5  硬膜外腔并用麻醉性镇痛药和局麻药  两类药的机制不同,取两者优点加以并用,证实适应分娩各期,运动影响最轻,其效果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协同增强。

    3.6  镇痛分娩的安全性  从麻醉开始到分娩结束,不但有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对产程进行观察,还有麻醉医生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加强了分娩期母体和新生儿的保健,提高了安全性。

    3.7  麻醉注意  (1)麻醉药物不能错用,给药剂量要正确。(2)麻醉经验要充足,技术要熟练。(3)急救药械要充足,不能失灵。(4)麻醉前开放通畅的静脉通路。(5)麻醉前后30min不要行人工破膜,以防羊水栓塞等意外的发生。(6)麻醉观察要细,管理要妥当。

    3.8  产科注意  (1)宫口开全后,不要让产妇急于用力,待胎先露为+2时再正确指导产妇随子宫收缩往下用力。(2)产程中密切观察宫缩,出现宫缩弱时,及时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强度,促使产程进展。

    总之,硬膜外镇痛分娩效果可靠,能加速产程进展,产妇满意率高,全产程镇痛对母婴是有利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1 255000 山东淄博,淄博市张店区妇幼保健院

    2 255000 山东淄博,淄博市张店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编辑:丁  薇)

作者: 于玉玲,张春红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